
记者正在使用割松脂的专用刀具,在树身上划出缺口,让松脂慢慢渗出滴落至下方的塑料薄膜内。
辛苦劳作每天不止
虽然房子被冲毁了,可是梁安泽一家的生活还得继续,地里的活每天都要有人去干。每天早上6点多钟,梁安泽就起床上山给木薯地清理杂草、查看松脂的收集情况,至10点多钟,太阳毒辣,回家休息。除此之外,梁安泽家里还有1亩3分多的水田,被洪水冲毁了一亩多。虽然只剩下3分水田,可是还有10多天就要收割了,且正是杂草、害虫最多的时候,每天下午三四点钟,他都要去田里除草杀虫。
眼看着大部分稻田被洪水冲毁,梁安泽很痛心,叹了口气说道。“家里的粮食主要靠这一亩三分地,但也不够吃。现在大部分田被冲毁了,要买的米也更多了。”
由于路途遥远,记者到达梁安泽家时,早上的活基本都干完了。得知记者的来意,梁安泽爽快的答应下午带记者上山给木薯除草、割松脂。
午饭很简单,白粥配咸菜。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梁安泽肩扛锄头领着记者上山了。山路就在梁安泽家的背后,行走间,记者和他攀谈起来。“每天都要上山吗?”记者问。“每天都要,松脂很贵,积的量多了很容易被偷走。”虽然梁安泽有意放慢脚步,但对于不太习惯爬山的记者来说,这个速度还是挺吃力的。行走至半山,山路断裂。原来泥石流将山路冲毁,留下一个缺口,好在不大,可一跨而过。沿路而上,不断可看到泥石流肆虐过后,大树和竹子被冲击而裸露在外根系。
行约10多分钟,便看到一片较为平坦的山地,被开垦种上木薯。木薯苗不高,显是刚种上去不久。
“这些木薯都是你种的吗?”记者问。
“不是,大部分是人家的,我种的不多。”
确实不多,几块不大的山地上种着可以数得清的木薯苗,在强烈日光的照射下,叶子蔫巴巴的,这是梁安泽为尽力增加家里收入而做的努力。
“每天都要浇水吗?”
“呵呵,”梁安泽笑了,“这里浇不了水,只能靠天吃饭。”
说起拿锄头,停留在记者记忆中的印象,绝大部分是学校大扫除时不甚仔细的挥舞,除掉杂草。今天给这些木薯苗除草还真担心伤到它们。“没事的,慢慢来。”梁安泽安慰记者。比不上大叔的熟练,记者就一点一点的除草。太阳很猛,一会儿记者就汗流浃背。
说到松脂,这是梁安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今年收购松脂的价格较往年高,100斤可以卖到500元。梁安泽家有200多棵松树,可以卖到五六千元,所以他每天都要上山割松脂、收集松脂。割松脂,其实是拿一把专用割脂刀,先在树身上划出一道约中指粗细的竖直缺口,然后以缺口为对称中心,向两旁由下至上划出整齐如扇形的缺口,透明的松脂便从这些缺口中慢慢渗出,顺着缺口,滴落至下方预先架好如漏斗状的塑料薄膜内。
别小看这割树皮的功夫,不单要有手劲,还要有巧劲。记者看大叔一刀割下去,“滋溜”带起一道卷曲的树皮,显得非常轻松,可是刀换到记者手上,却是笨拙万分。不是割得太深就是割得力道不够,要不就是弯弯曲曲割到树皮。“要顺着原来的刀口用力向上割。”看着记者笨拙的样子,大叔耐心的指导。手要用力但是又要顺着力道自然地向上划,才能割出整齐且不伤树皮的缺口,这是记者颇花费一番功夫才掌握的技巧。
收集松脂也是大叔每天要干的活,收集的量是多少也有讲究,积的少了收集时浪费时间,积的多了很容易被偷走,因此他每天都要一棵棵树去查看,这一来一去,就得花几个小时。
“每天都这样不辛苦吗?”记者问梁安泽。
“哪有不辛苦的道理,不过也习惯了,毕竟家里要吃饭。”干活的间隙,记者发现,梁安泽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待一切事情做毕,下到山脚,已是下午4点多,太阳的热力虽然减弱,还是明晃晃的。休息了一会,大叔又要开始给稻田除草杀虫。按他的话说,虽然只剩下三分地,但有些收成总还是好的。望着大叔瘦骨嶙峋的背影,记者心中突然涌起莫名的感动……
相关链接:
夏垌村在遭受严重的地质灾害后,损失惨重,被市委、市政府列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
为安置好夏垌村受灾的村民,市委市政府在村口选定了地质灾害隐患安置点。该安置点位于夏垌村羊包冲(地名),毗邻321国道,规划面积56.99亩,其中山地9.5亩,旱地1.2亩。涉及农户53户。从7月5日开始,东荣镇在县工作队的支持下,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丈量、确认和签订合同的工作,其中第一期为16.8亩,已经支付补偿金额。目前征地工作已经结束。
夏垌村地质灾害隐患安置点首期安置该村38户全倒户188人入住。根据设计,安置点房屋分别为81平方米和54平方米,安置对象分别为4人以上35户和3人以下3户,安置点房屋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包括三通一平),3人以下倒房户只需交1.3万元即可入住,4人以上只需交2万元即可入住。据悉,安置房将在年底建成。
此外,藤县交通部门正在加快设计进度,重修进村道路和被冲毁的桥梁,水利部门开展人饮工程,首期保证800人的正常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