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某大型购物网站搜索到有带针筒的蟑螂药出售。 记者 龙天传/摄
本报讯(记者 龙天传)继8月9日网友将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微博发布并引起热议,本报8月10日刊发《网传“借灭虫之名进屋迷抢”》报道对之进行辟谣之后,近日,又有梧州网友发微博,称自己遇到上门推销杀虫药并发现推销员携带有类似注射式针筒的器具。该微博由于附带网友拍摄的图片,迅速在梧州网友中引起广泛关注。为此,记者通过联系当事人了解事发经过,并到其住所附近进行深入走访,事情并非网友所猜想的情况。有业内人士称,如果上门推销灭蟑螂药品的,确实会使用到针筒这种工具。此外,警方表示市民要保持警惕但不应凭个人猜测来传播谣言,遇到可疑的人或情况应及时打110报警。
再现“上门推销”微博
8月11日,网友@Lady小Up发微博称,自己遇到一位带有湘川口音的陌生女子上门推销灭虫药。其所叙述的内容,与之前已被辟谣的网传“借灭虫之名进屋迷抢”的微博有着许多相类似的地方。但是,这次该网友拍到了两张上门搞推销的人员的背影图片,该微博很快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
随后,记者通过私信与该网友郑女士取得联系。据其透露,当时,她通过窗户看到,该陌生女子带着个胸牌,有模有样的逐户拍门并推销物品。对此,许多住户都不予理睬。然后,该女子就来到郑女士所在的楼层。这时,郑女士的父亲就走到屋外,询问对方的来意。该女子用带着湘川口音的普通话,说是推销杀虫灭蚁的。对方的回答,不禁让郑女士想起之前曾经在网上看到类似内容的微博,于是,她与家人一起示意拒绝。“她一开始还不太愿意走,我们就说再不走就报警,她才匆匆离去。”
记者问:“你是怎么拍到对方的照片?”郑女士说:“刚好我也要出门,就紧跟其后,想拍照取证,奈何对方走得太快,我只能够拍到她背部。”另据郑女士透露,有邻居看到,该女子离开时,手上还拿着类似注射器的东西。但郑女士并没有对此事进行报警,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遭受财物损失。
有住户曾遭遇上门推销
8月13日,记者到郑小姐所处的市民主路附近走访,并没发现推销灭虫药物的人员。但有部分居民向记者透露,近期,他们的确遇到过上门推销的情况。对方一般是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的挎包,并以“免费体验”为由,引诱屋主开门。对此,大部分市民由于警惕性较高没有开门,但个别年纪大的居民也试过开门购买这些上门推销的商品。
市民陈婆婆上周才从类似上门推销中买了一支灭蟑螂的药品。才5克的药膏就花掉她50元。当记者询问其有没报警时,她说:“由于药膏还是有一定功效,对方也没做入屋偷抢行为,我就不追究了。”
部分灭蟑螂药要使用针筒
据了解,很多市民对上门推销的恐慌,是源于质疑这些上门推销员手中为何持有注射器。为此,记者采访市学旺白蚁防治中心的负责人廖学旺工程师,他介绍,有一种名为“杀蟑胶饵”药品,是需要搭配针筒注射器使用的。但是他认为,根据店内的售后反馈来看,这种药品的效果很一般,且价格也不需要50元这么高,因此从去年起,他已经不再进货该药品。
据专业人士提醒,市民若有杀虫灭蚁的需要,应该到正规的市门店去咨询,不应轻信所谓的“免费体验”。
市民遇可疑情况可打110
据市石鼓派出所一名资深警官透露,以往案例中确实有过类似“上门推销”的欺诈案,不法分子推销的东西往往有化妆品、药品甚至小家电,一些消费者虽然有疑虑,但在推销者的鼓动下,最后还是上了当。而此类上门推销欺诈,通常是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一旦消费者被蒙骗,也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以上门推销为借口,伺机作案,望广大群众提高警惕。
对此,该警官建议,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保安人员,看到陌生人一定要仔细询问。并在小区公告栏及时张贴防盗提醒。业主若遇到有人上门推销老鼠药、蟑螂药等“灭四害”药品时,不能随意让陌生人进门。若发现可疑的人或者事情,要及时通过110向警方反映,但不应道听途说或凭个人猜测来传播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