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习惯有转变 推行仍艰难
——居民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观察

http://www.wzljl.cn    2013-11-08 10:24    作者:记者 梁萍    来源:梧州日报

    2011年11月5日,市委、市政府在万秀区骑楼城珠玑广场举行“清洁绿色环保节能宣传月”活动,以此为切入点,珠玑广场居民小区开始率先在全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

    两年之后,我市将试点小区的数量增加到十个,计划逐步扩大居民垃圾分类的范围和影响。

    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试点小区,看到这些小区的居民正在一步步地认识垃圾分类、走进垃圾分类。但是,要确确实实地落实和推行好垃圾分类,不管是居民意识行动,还是垃圾分类的处置设施,都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推进和提升。

    先行小区:从抗拒到逐步接受

    “黄阿姨,您家里的垃圾今天有没有分类啊?”

    “放心吧,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都分装好了,等会拿到楼道旁的分类垃圾桶丢掉就行了。”

    在珠玑广场居民小区,南中社区党委书记莫英每见到一位居民,都会习惯性地上前询问其家里实行垃圾分类的情况。

    “现在居民们给出的回答基本是令人满意的。两年的宣传引导总算有了成效。”莫英说。从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开始,她和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就分工包干,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经历了居民从不合作到态度好转、习惯转变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居民对垃圾分类非常抗拒,嫌麻烦又无用。不少人摆出意见:一直以来都是垃圾“一袋清”,现在突然多做一项工作,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嘛;而且,保洁员来收运垃圾的时候还不是“一车清”,我们分了也是白分。

    社区工作人员就苦口婆心地劝,给居民讲垃圾分类对节能环保、改善环境的意义,并给大家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手把手地教怎么分、怎么放、怎么丢。

    大约一年之后,居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终于在社区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劝说和教导下有了改变,从小区111户住户家里拎出来的垃圾,基本上都做到了分类分装。

    不过,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坚持不定期上门回访,继续发放分类垃圾袋,进行巩固宣传。“因为我们知道,居民现在的改变都是靠我们说教和督促出来的,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做支撑,只要稍一放松,居民的习惯又会倒回去了。”莫英无奈地说。

    新增小区:从零开始摸索前行

    最近,万秀区环卫站站长何美宗正忙着联络康怡阁、白云堡、云龙小区等几个居民小区,准备在这些小区增设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长洲区有关部门也在统筹推进辖区多个居民小区内的相关工作。

    今年5月份,市政府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试点方案,把康怡阁、白云堡、云龙小区、永业大厦、蓝天港湾、紫荆花园、恒祥花园二期、灏景尚都、华洋花园九个居民小区纳入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将我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增加到十个。

    虽然有珠玑广场居民小区在前,但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且普遍基础薄弱,所以从城区有关部门到社区居民委员会,都在为此伤脑筋、想办法。

    作为万秀区所管辖几个试点小区的牵头单位,万秀区环卫站打算先从增加小区垃圾分类的硬件入手,在小区配置分类垃圾桶,安排保洁员开展相应的收运和处置工作。何美宗说,万秀区是老城区,垃圾处理设备相对比较缺乏,必须先补充完善,开展垃圾分类才有现实基础。

    “关键还是要提高居民意识,引导居民形成垃圾分类的理念和习惯。”长洲区大塘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梁以明说,长洲区的几个试点小区居民人数都比较多,动辄几千上万人,宣传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华洋花园、恒祥花园二期等小区已经在部署开展对社区工作人员和保洁员的培训工作,准备从宣传方面攻坚,加大对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相关知识和技巧的上门宣传和指导,并计划推广“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大环境:软件硬件都需提升

    虽然经过两年的试点,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市推行家庭垃圾分类,居民意识习惯和垃圾分类处置设施这两大软硬件都未成熟。

    虽然近年来,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识和关注,再加上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宣传,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再是一问三不知。记者在华洋花园遇到正在丢垃圾的李阿姨,她大致能说出垃圾的分类标准和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归属。但是,真正让她多买两个垃圾桶和垃圾袋,在家里做垃圾分类,她又不愿意了:“太麻烦,又要花钱又占地方。”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在家里分好了类,到小区保洁员或环卫工人手里,一样被打回原形,我们还是白做工。”李阿姨说。虽然保洁员和环卫工会把废旧纸张、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拿去做有偿回收,但那只是简单粗放的分类方式,并不科学。

    “垃圾分类不能只靠我们进行家庭分类,相关政府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置设备和设施,建立科学系统的分类垃圾处置体系。”居民胡洋说。

    据市环卫站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每天产生的垃圾约300多吨,全靠环卫工人一把扫帚和一辆木头车,马不停蹄地进行收集和运输,所有的垃圾拉到垃圾压缩站,经过简单的压缩之后,就直接运到垃圾场堆放填埋,确实是没有进行相应的分类处理。

    近日,市政府同意通过“关于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的试点小区设置固定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房),以便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工作的开展,居民日常餐厨垃圾则要求采用生化处理器就地进行生化处理。

    但对于相关资金的来源,设备选址,人员和设施的安排和维护,还有生化处理器可能产生的异味所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现实而具体的问题,都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居民小区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如此,方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我市进一步完善救济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梧州酒店网络营销短板有待补齐
·市交警部门一个月查获近七千起超速驾驶
·外来务工人员户口可挂靠社区集体户
·我市今年完成8800户农村危房改造
·“爱民标兵”“拥警模范”网络投票今日开始
·拟表彰2013年梧州市“我为城市建设出份力”优秀志愿者、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名单公示
图片新闻
钱鉴小游园中式长廊建成
四坊路木材家具制作一条街占道又污染
骑楼文化“形象大使”总决赛
消防安全宣传日活动
骑楼文化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半决赛花絮
六百多艘船滞航
维修大桥人行道
完善垃圾填埋场设施
苍海环城水系土方施工
宝石节珠宝展随拍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