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胡亮) 骗子行骗又出“新花样”。1月15日,记者在梧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以下简称梧州市12315中心)获悉,近来,“手机话费积分可低价兑换品牌手机”等新型消费陷阱频现,市民需提高警惕。
市民反映:
“多问一句”对方挂电话
“我多问一句,对方就挂断电话了。”日前,梧州市民胡先生讲述了自己遇到电话诈骗的经历。
近日,胡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大意为凭其手机话费积分可获得兑奖机会。胡先生认为是垃圾短信,将短信删除了。但让胡先生没想到的是,收到短信不久后,他接到了区号显示是深圳地区的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手机话费积分兑换中心工作人员,告知胡先生获得积分兑换礼品的机会,并详细讲述了兑换办法。对方还称,按照积分高低,只要缴纳少量钱款即可兑换某知名品牌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并承诺货到付款。介绍一番后,对方询问胡先生的购买意向。
胡先生觉得这是一个骗局,便反问对方,“到货后,我能否查验商品再付款。”听到胡先生的提问,对方便马上挂断了电话。
同样是通过电话,胡先生还接到区号显示是福建地区的“电话推销”。当时,对方称,福建某公司有一批上等好茶以一折的低价促销,买茶叶还赠送精美青花瓷茶具。对这种“送上门的美事”,胡先生留了个心眼,他反问对方,“能否在互联网上查到你公司以及茶叶的相关信息?”胡先生话音刚落,对方立即挂断电话。
部门提醒:
多些询问核实对方身份
胡先生连续两次“躲过”电话骗局,法宝在于“多问一句”。与胡先生不同的是,市内还是有不少消费者经不起“廉价诱惑”。记者从梧州市12315中心了解到,近段时间,“积分兑换手机”骗局的消费投诉频现。
据悉,前来投诉的消费者均是先收到短信,获悉可以使用手机消费积分优惠购买名牌手机。与手机提供商联系后,得知可以货到付款,消费者经不起廉价诱惑就同意购买。
但是,当消费者收货时,往往需先付清货款,才能开箱验货。消费者交款后,拆开包装才发现包裹内是质量低劣的山寨商品。此时,消费者想联系商家退货已不可能。
针对上述情况,梧州市工商部门提醒,市民接到不明人员来电,需多问几个“为什么”,核实对方身份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在接收包裹时,需坚持开箱验货后再付款。春节临近,不法分子以各种方式行骗,市民对不明推销行为要多留个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