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梧州馆藏的民国档案数量,为广西地市之最,通过电子化修裱和数字化扫描加工,可以更方便市民查阅
为纸质档案披上数字“外衣”

http://www.wzljl.cn    2015-09-14 12:10    作者:记者 高云 陈健新    来源:西江都市报

    西江都市报记者 高云/文 记者 陈健新/摄

由于自然风化、虫蛀、霉变等原因,不少纸质档案的破损较为严重。

工作人员通过修裱机器,实现了纸质档案托裱、干燥、收卷一体化操作。

修裱机器中的圆辊涂布施浆取代了人工刷浆。

工作人员对俢裱后的纸质档案进行裁剪。

工作人员对裁剪后的纸质档案进行高精度数字化扫描。

    一页页发黄破损的纸质档案,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修裱后,看起来就像一幅幅“古字画”,这是9月8日记者在梧州市档案馆看到的工作场景。

    今年以来,梧州市档案馆继续推进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通过电子化修裱、数字化扫描加工,目前已完成500多卷,超过年目标工作量的一半,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数字化率为14.3%。

    档案数量居区内地市之最

    梧州市档案馆管理科负责人梁先生介绍,目前馆藏的23907卷国家重点档案中,民国档案数量达23882卷,占档案总数量的99%。“新中国成立之初,梧州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曾四出寻访,并且找到了相当数量的档案。因此,梧州市的档案工作基础好,馆藏民国档案的数量是全区14个地市级档案馆中所藏数量之最。”

    但是,这些档案中卷皮破烂、字迹损毁的数量也不少。因此,从2008年起,梧州市档案馆开始对民国档案实施保护和抢救,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遵照“档案是发展的牵引,档案是历史的见证”的宗旨,想方设法做好相关工作,“以前的档案,多是手写,而且繁体字少有标点。对于现代人来说,要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归档,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完成的。”梁先生说。

    修裱档案不再“看天气吃饭”

    走进档案修裱室记者看到,几位负责不同工序的工作人员正弯腰在桌案前忙碌。修裱室负责人钟先生指着角落处一张桌上堆放的案卷告诉记者,由于自然风化、虫蛀、霉变等原因,民国档案破损严重,有些甚至成为“档案砖”,需要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逐张分离。

    按照传统的档案修裱经验,这项工作往往得“看天气吃饭”,因为梧州春季的天气潮湿,不利于修裱好的档案风干,而如今利用档案机械进行修裱操作,则不再受天气因素制约。

    修裱室内,档案修裱机正在运转,工作人员在托纸上铺上原始档案,圆辊涂布施浆代替了人工刷浆,毛刷和压辊展平实现的是人工去皱排实展干的效果,最后的控温干燥,相当于人工上墙自然晾干。“通过机器,实现了托裱、干燥、收卷装置一体化,我们的档案修裱工作也实现了常态化,”钟先生说,现代的修裱档案只需经编页、粘糊、裁剪、压平和装订等工序,工作效率相比以前大大提高。

    经过修裱后的民国档案,还要进行数字化扫描加工。记者在数字化工作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打开1935年的案宗进行高精度扫描。工作人员说:“民国档案的纸张厚薄不同,为了达到更高的还原度,我们有时还需要根据纸张来调整扫描分辨率。”

    电子化管理方便市民查阅

    在两万多卷的民国时期档案里,民国诉讼档案数量最多。“经历了抗战年代与解放战争后,梧州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档案已被销毁或转移,现存的档案内容主要是教育、医疗、诉讼等领域。”梧州市档案馆管理科负责人梁先生说,“尤其是中国东部的一些城市,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当地民国时期诉讼档案几乎没有,但是梧州档案馆内有民国诉讼档案两万多份,因此这些档案很全面也很真实,十分珍贵。”

    “以后若要查询档案,就不需再对纸质件进行翻阅,既能更好地保护档案,又能更方便市民查阅,还能保管得更久。”梁先生说,目前梧州市档案馆已成功抢救民国档案4177卷,完成数字化扫描加工525卷。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wzkb106580009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