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楚楚风华 坚守粤剧不老梦

http://www.wzljl.cn    2015-09-21 11:48    作者:记者 罗丽思    来源:梧州日报

    尽管迈入古稀之年的老粤剧人潘楚华已渐渐淡出舞台,但这位从艺六十余载的粤剧表演艺术家仍心系着梧州本地粤剧发展——

潘楚华在广州登台演唱《女驸马》。

潘楚华在广州的戏迷见面会上接受访谈。潘楚华在广州的戏迷见面会上接受访谈。

如今,潘楚华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培养外孙女与外孙身上。图为潘楚华在指导外孙彭浩。

    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楚光华彩耀艺坛,一株浓艳出鸳江。一出《女驸马》,成就了粤剧名家潘楚华,也开启了梧州粤剧的鼎盛时代,直至如今,潘楚华仍是梧州粤剧一块最为闪亮的金字招牌,其超凡声艺已是深入各地民心。

    而今,迈入古稀之年的“华姐”已退休10年,为给后辈更多的机会,深居简出的她已渐渐淡出舞台。不久前,潘楚华应邀到广州参加戏迷见面会,并登台献艺,短短20分钟的现身与表演,让在场戏迷、观众激动不已,也令阔别广州舞台15年之久的她感慨良多。而此行中,外地浓厚热烈的粤剧氛围、对粤剧发展的大力支持,更令这位从艺六十余载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内心对梧州本地粤剧发展的焦虑再度浮出心头。

    楚光华彩耀羊城

    在潘楚华的寓所里,记者见到了这位红透艺坛的老粤剧人。简便宽松的穿着,尽管已过古稀之年,但眼前的她依旧是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腰板笔直,中气十足。

    潘楚华的家,位于梧州市粤剧团的旧宿舍,而她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我在这里成长,习惯了,离不开了。”走进“华姐”的家,宽敞简洁,却处处与粤剧有关。进门的玄关是一副《女驸马》的大型雕花玻璃,厅中悬挂着精选的几张经典剧照,照片上的她气度非凡,端庄优雅,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英气。

    说起潘楚华,首先想起的当然是她的招牌代表作《女驸马》。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女驸马》在广州的首次亮相。当时梧州市粤剧团在两广地区的同行中,率先排演中国戏剧传统剧目《女驸马》,并大胆闯进粤剧名伶荟萃的广州演出,在能容纳5000名观众的中山纪念堂连演七天,场场座无虚席,让广州观众领略到了潘楚华的风采。一夜之间,“潘楚华”这个名字留在了众多广州戏迷的心间。

    然而,由于粤剧团缺乏经费等因素,直至2000年,潘楚华才再度带着传统剧《孟丽君》登上第三届羊城粤剧节巡礼的舞台。二十载花谢花开,潘楚华的亮相令当时的观众雀跃万分。据2001年出版的第一期《南国红豆》报载,“传统剧《孟丽君》的门票演出前几天即告售罄,演出当晚许多观众在剧场门口等候退票,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广州舞台似不多见了。”

    如今,又别广州舞台15年的潘楚华再度登台,上场亮相后,一声委婉道白:“公主”,全场掌声盈耳。尽管岁月流逝,但令戏迷们高兴的是,“女驸马”脸上没有写满苍老,虽已是古稀之年,却宝刀未老,风采依旧,眉梢眼角,依然清朗传神,举手投足,一唱一咏,依然盈溢当年“女驸马”的韵致。“上台前,我内心感觉挺复杂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潘楚华坦言,阔别舞台多年,她自知当年的观众已大多年老,年轻群体也未必知晓自己,看到戏迷们如此捧场,她直言:“惊讶之余,似乎也在预料之中。”

    坚守粤剧阵地

    退休已有10年之久的潘楚华说起自己的退休生活,用“深居简出”来概括形容。每天与老朋友饮茶、买菜煮饭、看看电视或表演影像,是她生活的大部分,“真正地进入了退休状态。”她笑言。十三岁从艺,粉墨登台五十年,曾光环满身,如今退休后,没了掌声与关注,她心中却无失落:“退休了就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把更多的舞台与空间留给年青一代发展,把心态放平和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淡出舞台的潘楚华简单朴实,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粤剧事业。“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培育我成长的热土,我希望能够继续坚守粤剧这一阵地。”此次广州登台,感受到当地浓浓的粤剧氛围,以及看到各单位对当地粤剧事业的支持,令潘楚华不无感慨,“与外地相比,梧州粤剧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特别授予梧州粤剧团使用“广西粤剧团”的名号对外演出,足以看出梧州在广西粤剧中举足轻重之位。然而,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梧州曾引以为豪的粤剧光环正逐渐黯淡,加上其他地方振兴粤剧步伐的加快,梧州粤剧正处于人才危机尴尬之地。

    作为粤剧界的大老倌,潘楚华也看到了这一点。“梧州粤剧团也曾培养出多位出色的粤剧人才,但没能抵挡住人才流失的步伐,很多人才早已转战广东各地,其他一些老演员也已退休安享晚年,剩下的,多是缺乏舞台表演经验与磨炼的年轻人,梧州粤剧正面临断层之困,该何去何从?”提及此,潘楚华掩不住脸上的落寞。

    在这次戏迷见面会后,观赏了潘楚华表演的粤剧同行,原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红线女艺术中心特聘专家郭铭志直言,如今粤剧界不缺好剧本,不缺好导演,最缺教戏之人。而这,似乎也道出了梧州粤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戏曲行业不同其他行业,仅靠基本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粤剧演员,从训练到登台,再到独当一面,这是一段相当需要磨炼的时间。”潘楚华说。

    事实上,在退休后,潘楚华一直不遗余力指导年轻粤剧演员。“来我这学,没有门槛,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说起这,潘楚华眼中又有了神采:“常有广东的演员专程登门求教,我都愿意倾囊相授,常常是教到深夜,只要有人肯学,这都没问题。”

    然而,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愿意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学粤剧的年轻演员并不多。“要想当好一名粤剧演员,首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潘楚华走上粤剧舞台那天起,她就谨记老艺人的再三叮嘱,“现在社会中诱惑太多,学艺术是要自愿的,三心二意学不成一门才艺,我也不希望强迫别人。”

    于是,潘楚华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培养外孙女钟杏沂与外孙彭浩身上。幸运的是,出身粤剧世家的二人遗传了良好的外貌条件与表演基因,并在外婆的指导与引领下,步入戏剧的殿堂。不久前,曾在广东粤剧艺术学校专业学习了6年的钟杏沂放下手头的工作,特意回梧接受外婆的指导,与正在广西艺术学校学习戏剧的弟弟彭浩,一同参加了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粤曲大赛暨首届粤剧红派艺术大赛”广西赛区的比赛,并双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尽管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生活多年,但外婆仍坚持要我回梧州,代表家乡参赛,因为这里是生我育我的故乡,我是梧州人。”钟杏沂坦言,毕业后,由于年轻,曾想尝试其他出路,但随着接触事物的增多,回头再看外婆的艺术,才真正领悟到其中的魅力:“这是一笔最为宝贵的家庭财富,我不能让其白白流失。”

    自知年事已高,但潘楚华仍心心念念为梧州粤剧尽一份心力。“我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外孙身上,我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将来能为梧州粤剧服务。”谈到传承,潘楚华直言,人才培养最为重要,如今梧州亟须培育一批好苗子:“从小抓起,培养一批,选拔一批,从中选出好苗子,同时取得经济支持,集中师资从最基础的、实打实地培训出新的粤剧骨干,为梧州粤剧培育新希望。”

    (图片由李红鸣提供)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wzkb106580009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