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专题报道>>正文
         高级搜索
岑溪市抓住撤县设市的契机,在向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发展的道路上 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文化体育焕发勃勃生机
岑溪市“十二五”发展综述【文体事业篇】

http://www.wzljl.cn    2015-12-08 16:46    作者:记者 杨珊 通讯员 覃波    来源:梧州日报

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血脉,那么文化体育事业就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健康、坚强的灵魂,能够帮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体育事业对于挖掘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1995年岑溪撤县建市的契机,给当地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十年来,岑溪在向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篮球,是岑溪群众基础最广泛的体育运动之一。

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已经成为岑溪人端午节的“固定节目”。

孝子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岑溪市区城北路一带,一排排民居鳞次栉比。其中,一座青砖灰瓦的古屋尤为引人注目,尽管身处闹市,但其仍然保有一股庄严古朴的气息,颇有遗世独立之味。

孝子祠是岑溪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就是当地著名的孝子祠。在岑溪,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对丁孝子的故事都能说出一二。可以说,孝子祠不仅代表着岑溪人对于孝道的推崇,更是岑溪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走进孝子祠,一块10米多高的牌坊引入眼帘。牌坊上,“汉丁孝子故里”六个大字遒劲有力,牌坊旁边,则是一条刻有人物故事的24孝长廊,其上,子女孝敬父母的典故不时引来行人驻足观看。

穿过石阶,进入孝子祠,阵阵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时间仿佛回到旧日,而厅堂内彩绘的壁画和史料文字,则形象地展示了丁孝子的故事——

东汉年间生于岑溪的丁密,以孝顺远近闻名,人称“丁孝子”。在父亲去世后,伤心不已的丁密在坟墓旁盖了一间简易茅棚,住在里面守墓,侍奉香火长达三年。一对凫鸟(野水鸭)见此情景,飞到墓旁小水池里,日日伴随。后来,丁母去世,丁密同样在墓旁守孝三年,那对凫鸟竟再次飞来陪伴于侧,十分驯伏。左邻右舍见此情景,纷纷赞叹:凫鸟是被丁密的孝行感化了……自此,“凫伏家池”的故事在岑溪广为传扬,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为了纪念丁密,当地官府和民众更是联手筹资建起孝子祠。

“经过岁月洗礼,孝子祠早已破败不堪,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岑溪市政府于2011年拨下专款,要求相关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抢救性维修。”岑溪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梁菲梅介绍,孝子祠是广西唯一一座纪念孝子的祠堂,目前正在申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孝子祠担任管理人员的唐红玲,就是在孝子祠旁成长起来的一代。她回忆,以前,孝子祠门前的荒草像人一般高,如今,修缮后的孝子祠每年都会迎来许多善男信女参观、祈福。不久前,这里还成为“岑溪市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孝道文化,正在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

岑溪市政府在养老方面出台的政策显示:百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贴150元;90至99岁老人每月可领取80元;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范畴,每人每月至少领取最低55元养老金……从另一个侧面上看,这不正是孝道文化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吗?

与孝道文化一样,岑溪独特的牛娘戏、抢花炮等传统文化也没有变成“蒙尘的珍珠”,相反,它们在岑溪人的悉心呵护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那一个个烙印在岑溪身上的专属印记,就是对岑溪人最好的回报,也是岑溪人最大的骄傲。

樟木古街——传统建筑的保留与新生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倦极的鸟儿开始回巢。孩童银铃般的嬉笑声、车辆由远及近的车轮声、邻里间日常问候的说话声,从樟木古街深处传来,就像一首温柔又悠远的曲子。

对于许多老岑溪来说,樟木古街是一段触手可及的历史。这条位于岑溪市区东北部的老街,始建于明初,繁盛于清末,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是岑溪现存较完整、古民宅最多的古民居群。

樟木古街由两条街、四条巷组成,西段为肇福街,呈丁字形;东段为迴龙街,与肇福街相接,由于各条街巷弯弯曲曲,因此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绵延悠长的感觉。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樟木古街仅有一公里长,其中却包含了五社八庙和十三闸门,如迴龙社、肇龙社、邓公庙、财神庙等,无一不寄托着古人对于安宁富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十三闸门则位于古街的前后左右,在当时起到防盗作用。

徜徉在樟木古街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以前的樟木古街,是岑溪最繁华的商业区。”居住在此的82岁老人吴树伦,见证了樟木古街的起落。根据史料记载,古时有许多外地人到樟木古街经商,久而久之便在这里立社定居,就连樟木古街现存的旧店铺和就民居,也都采用“三开门”结构,一方面方便做生意,另一方面代表“丁”、“财”、“贵”之意,这说明了樟木古街当时的商业十分发达。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樟木古街逐渐被新兴的商业广场取代,许多年轻人也都外出寻求发展。现在,居住在樟木古街的多是一些安土重迁的老人家。

2013年,岑溪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樟木古街改造建设项目。岑溪市国城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吴新平仍然记得当时进行摸底调查的情景,“樟木古街的民居已经变得非常破旧,其中有80多户已经倒塌,街道也有多处破损,甚至影响到正常通行。”

至今,樟木古街改造建设项目一期完成投资3100万元,一条融合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生活气息的街道,已经初具雏形。据了解,改造建设期间,樟木古街进一步完善了排水、供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倒塌和破损的民居也统一改造成明清风格的老式店铺,而“五社八庙”、“百年樟树”等地标,更是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游玩景点。

吴新平介绍,樟木古街的改造建设以历史人文文化旅游开发为主,建成后,樟木古街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态与格局,青砖灰瓦、木檀条、大进深小开间,都别有一番趣味,而岑溪特色小吃、特产以及其他娱乐、文化等行业的进驻经营,也将吸引广西其他地市甚至长三角、珠三角的客源前来观光购物,带动岑溪各行各业发展,提升周边城市区域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樟木古街将成为岑溪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通道,这里,是岑溪人的回溯过去之地,也是岑溪人畅想未来之地。

东山公园——“城市绿肺”的融合与创新

朝阳拉开新的一天,群山环绕的东山公园开始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岑溪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许多人眼中,东山公园以前不叫东山公园,而是叫200级山景公园,说是公园,其实也就只有200级阶梯。”岑溪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伟坚坦言,在东山公园建成前,岑溪根本没有一个可供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岑溪的大部分民众都处于“周末无处去”的状态。

2014年年初,东山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动工,这个被称为中国首个利用原山资源规划开发建设的全山景公园,开始进入全新的蜕变期。

东山公园位于岑溪市区东面,规划占地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建设期间结合了公园自身的特色和当地文脉精神,将公园定位为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生态游憩为主要功能的休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城市文曲”、“古城风情”、“云台楼阁”、“绿野仙踪”四个区域,将岑溪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公园。“截至目前,东山公园内的道路、绿化、排水、亮化及部分配套设施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而景观、照明及公园配套设施工程也已经逐步完善。”吴伟坚介绍说。

东山公园内的云步头景观,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

跟随人潮走进东山公园,清冷的山风、新鲜的空气、满眼的绿意,使人的头脑瞬间清明起来。站在山脚处仰望,高耸的群山不禁让人生出敬畏之心,在青山绿树之间,新建的景观云步头就像一条镶嵌的白色玉带,直插云霄。“云步头由700多级石阶组成,游人可以经此爬上山顶。”吴伟坚说,云步头与孔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

沿着山路蜿蜒向上,古色古香的东山阁、一览众景的景观平台、供人休憩的树阵广场一一引入眼帘,让人不禁开始惊叹东山公园的大、奇、巧。“脱胎换骨后的东山公园,填补了岑溪在休闲娱乐场所领域的空白,如今的东山公园,称得上是岑溪当之无愧的城市绿肺。”吴伟坚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东山公园里不乏造型精美的建筑。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出东山公园在岑溪人生活中的地位:今年元旦当天,东山公园入园数量突破5000人次;春节期间,东山公园更创下日均入园人次破万的记录,其中还不乏从其他地市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每逢节假日期间,忙碌的岑溪人都会利用这难得的放松机会,或缓步走在宁静的山路间,品味人生的甘苦;或奔跑在宽阔的广场上,感触着大自然的律动。

据介绍,日后,东山公园还将继续进行林相景观改造工程,以及创新性地规划建设游乐场。届时,东山公园将成为一个老少皆宜、大众同乐的好去处,成为岑溪人心中无可取代的新乐园。

文体中心——体育事业的起跑与跨越

如果东山公园完成了岑溪在休闲娱乐场所的从无到有,那么文体中心的落成,则见证了岑溪体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站在高处远眺,岑溪市文体中心宛若一只展翅欲飞的金色大鹏,彰显出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内涵。

岑溪市文体局副局长陈剑辉介绍,文体中心于2012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主要由多功能体育馆和训练馆两个部分组成,是集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满足全民健身需求于一体的公共设施。其中,多功能体育馆一层为综合型球类比赛场地,正面设置主席台,馆内安装灯光系统、音响设备、电子显示屏、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各类出入口和辅助用房;二层四面设置观众入口和休息厅,观众席采用单层看台,固定观众席3431座,活动坐席1296席,贵宾席110座。同时,场馆外围还设置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门球场等,一半为灯光比赛场地,一半为教学训练场地。

“作为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的比赛场馆之一,文体中心已经组织举办过多场高水平、高规格的赛事和文娱活动,例如2014年广西少年儿童武术套路锦标赛、2014年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锦标赛等。”陈剑辉表示,这不仅可以检测新建场馆的运动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文体中心已经成为岑溪的标志性建筑。

统计显示,近一年来,岑溪市委、市政府就投入近两亿资金,用于发展体育事业。随之而来的,是运动健身场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的日臻完善,即便是在体育事业发展薄弱的乡镇地区,也通过改造等手段建成多个运动场地,增设新的健身器材。至此,岑溪迎来了文体场所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有人说,如今的岑溪,在家门口就能运动健身。可是,在二十年前,民众的消遣活动却因条件限制而十分单一。现在,无论是官方组织的体育赛事,还是民间兴起的文娱活动,都能吸引大批爱好者亲身参与或到场观看。

端午节前后,在义昌江河段举行的龙舟大赛已经持续十年,逐渐成为岑溪人端午节的“固定节目”;春节期间,各乡镇开展的“春运会”篮球比赛,每年都有超千人参与,被喻为“农民界的NBA”;“五一”期间,全市气排球比赛开赛,参赛队超过50支,预计今后仍会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每当清晨和傍晚时分,东山公园、义昌江两岸广场等地都会聚集众多民众,爬山、跑步、跳舞……不同功能的体育健身场所满足了民众不同的需求,不管是“60后”还是“90后”,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健身方式,每个人都能在这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好处和乐趣。

“这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岑溪人的运动健身观念正在逐渐加强,全民健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陈剑辉表示,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开展得越红火,就越能产生一种“气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自觉地受到感染,这对于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岑溪撤县建市的二十年,是风雨兼程的二十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二十年。岑溪市文体局局长甘卫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岑溪的文化体育事业势必朝着更高层次迈进。在文化方面,岑溪将继续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挖掘新兴文化,打造出一张张独具岑溪特色的城市名片;在体育方面,岑溪将借助广西第十三届区运会的春风,投入资金建设更多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理念。可以期待,一颗代表着希望与活力的新星,将从桂东南地区冉冉升起。

编辑:梁丹朝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wzkb106580009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