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康 安 通讯员 罗丽思
“老徐,给我写副对联,明天来取。”
“好咧,你选副喜欢的,再留个电话。”
每年春节前,梧州市的徐奇岳很忙,忙着给邻里写春联。2月3日一大早,徐奇岳已铺开裁剪好的“全年红”大红纸,毛笔蘸上调配好的金粉漆料,站稳案头,一气呵成,一副春联已写好,小心地放到一边的小架床上晾放,准备写下一副。
40多岁的徐奇岳在梧州市骑楼城内经营一间仅8平方米的小店,每天早上9时,与妻子从小店内搬出桌椅,将红纸金字对联挂好,门前的空地上,成了一个“春联展销厅”。徐奇岳说,近几年,手写春联逐渐复苏。“不少人开始看到,印刷体趋于千篇一律,内容也大同小异,难免会审美疲劳,不及手写春联的传统年味。”
如今不仅老街坊来买春联,一些年轻人和单位也会来定制春联。市民郑女士已连续好几年给徐奇岳定制春联。“每年春节,公司门面需要贴上喜庆红帖,外面都买不到合意的规格,熟人便介绍了这里,这一买就是好几年。”郑女士说,徐师傅的字大家都很喜欢,而且各种规格都有,每年春节,她还会挑几副送亲友。
一副副大红春联张贴起来,成为过年的一道独特年味。“贴了春联才有年味。”徐奇岳说,如今,儿子也随他学起了书法,“传统这东西不能丢,得祖祖辈辈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