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帮扶形式中,送米、送油、送衣服似乎成为了“老三样”。不过,近年来,残联部门和社会的爱心力量,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投放在丰富残疾人朋友精神文化生活之上。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让残疾人朋友收获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
微力成就“大梦想”
3月3日阳光和煦,春意袭人。在梧州市红十字会、梧州市残联肢残人协会以及爱心车队的帮助下,梧州市内19名肢体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结伴前往广东郁南县都城镇大王山国际森林公园,同游桃花林与樱花林,在妍丽的花海中打开心胸,感受自然。
“知道今天能去郁南赏花、游园,我很是激动,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了。”蒙春玲告诉记者说,这是她第一次去广东这么远的地方出游。
记者了解到,蒙春玲因小时候罹患小儿麻痹造成肢体四级残疾,走路与行动多有不便。蒙春玲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刚刚退休没多久。退休前,她曾在市内一家银行里做清洁人员,负责打杂等事宜,家庭生活拮据,“旅行”这样一个普通人较容易达成的心愿对她来说,既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奢望”。
3月3日,在爱心队伍的帮助下,蒙春玲实现了这一个梦想。当天,她与另外18名也是受自身条件所限而从未能出游的肢体残疾人朋友一起,来到广东郁南县都城镇大王山国际森林公园,徜徉在盛开的花海之中,与普通人一样享受阳光、享受美景。
当天活动的组织策划人之一、爱心车队越野e族广西大队桂东分队的负责人黎建威表示,他们所尽的只是绵薄之力,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爱心活动唤起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对残疾人朋友的关注,除了物质需求以外,也尽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为他们带去心灵的满足与欢乐。
精神花园不贫瘠
以往,说起帮扶、关爱残疾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送米、送油、送衣服似乎成为了“老三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条件的提高,残疾人朋友的精神需求也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在梧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关心,以及众多社会爱心力量的帮助下,不少残疾人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喜人的变化。
蒙春玲告诉记者说,她在去年加入了轮椅操队,结识好朋友黄玉贞与张丽明,三人现在经常在微信里分享生活点滴,相互鼓励。“许多过去在大街上碰面也不打招呼的‘老面孔’,都因此成了好朋友,相互之间像亲人一般。”蒙春玲说。
每逢全国助残日、特奥日以及国际盲人节等节日里,市残联都通过持续组织系列主题活动,让残疾人朋友能有机会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之中,这既可丰富残疾人朋友的日常生活,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令更多的群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残疾人群体。
除此以外,爱心力量的不断汇聚,也让助残活动更有“底气”。就在今年春节的时候,市肢残人协会组织一批爱心商家前往部分农村贫困家庭走访慰问,不仅送去了表达心意的春节年货和红包,还亲自为他们贴春联、装点房屋,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杨方红表示,精神助残不但能够令参与其中的残疾人朋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他们彼此增进友谊,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融入社会。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颖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