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实施了地质灾害整治的冰泉冲已彻底改变了旧日模样,但与其相关的历史、传说,尤其是元结与冰泉的故事,仍将留在老梧州的记忆当中
冰井泉香 意蕴犹存

http://www.wzljl.cn    2016-03-09 17:02    作者:记者 黄颖盈    来源:西江都市报

位于冰泉冲的冰泉井,曾经是附近居民洗衣取水的地方(资料图)。麦朝枢/摄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颖盈

    在梧州市著名景区白云山,山脚下有一条山冲,名叫冰泉冲。据《梧州市志》载,古时候,此处有一口古井,其水源于泉,且入口如冰,故有“冰井”之名,该地也因此被称为“冰井冲”,又名“冰泉冲”。清末,渐有民聚居于冲内,遂又改称“冰泉村”、“冰泉街”。到了上世纪50年代,冰泉冲东侧路段定名为冰泉东路,西侧路段为冰泉西路。

    冰泉冲、平民冲、石鼓冲曾在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中被梧州市民并称为“三冲”。“三冲”曾是河东老城区人口集中的聚居地,由于地质构造较脆弱,房屋间距小、密度大,每逢暴雨天气极易出现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消除隐患,梧州市决定开展“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并于2009年拉开整治序幕。

    如今,“三冲”原本的地块已完成平整,沿路的老旧房子也已夷为平地,十四中新校舍已昂然矗立在整治过的“三冲”地块上,这一片土地正以全新的面貌铺开画卷。但是,冰泉冲的历史风貌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传说,仍将留在老梧州的记忆当中。

    泉香四溢引人醉

    据《梧州市志》,“冰井”的由来可追溯至唐朝年间。唐大历三年(768年),唐朝经略守护使元结抵梧州,在城东发现了一古井,尝之,水甘寒若冰,因此井与隔江的火山遥遥相对,乃称“冰井”,并为之立碑刻铭,在井之侧建寺,寺名“冰井寺”,又称作“梵王宫”。

    其碑有序:“苍梧郡城东三里有泉焉,出在廓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碑铭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据载,冰井寺内建筑雄伟,花草遍地,有二钟二鼓,除大殿外,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尘外风光”堂两间,僧房、斋堂等数间。寺门左边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绩”。明朝时,为纪念元结,在冰井南面又修筑了漫泉亭,时两广总督叶盛题《修漫泉亭记》,直至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废科举兴新学,时梧州知府庄蕴宽以冰井寺为基础建立了冰井学堂,遗址为原市第二中学校园。

    因为元结与冰井的故事源远流长,“冰井泉香”也成为了梧州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据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当时称为“香泉井水”的“冰井泉香”景观,与“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并称为“梧州八景”。

    如今,冰井、寺皆废,尚有寺内“寿”字碑和《游冰井寺》碑藏于市博物馆,以及《重建冰井禅寺记》碑列于市北山集碑亭。虽然甚为可惜,但在曾驻步观光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歌咏中,数百年前的景致仍若隐若现——“寺古栋宇倾,碑折苔藓屏。源泉地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滟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

    民俗传说增趣味

    在原冰泉西路上,现仍保存有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叶琪墓,内设有牌坊、碑刻及纪念亭等。叶琪墓所在地称为南蛇岭。收录于《梧州市志》,由梧州市民俗学者黄海涵发掘、整理并撰写的民间故事《火妹与蛇郎》,为南蛇岭、冰井以及火山的命名及由来增添了民俗风味。

    相传,城东门外有一俊美男子蓝蛇郎,城西门外秀丽女子卢火妹,两人因巧结缘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不料二人出身穷苦,火妹家还欠债受到了地方恶霸陈老虎的压榨与逼迫。因陈老虎的横行霸道,蛇郎与火妹不幸被棒打鸳鸯,陈老虎还找来了打手毒打蛇郎。不久,蛇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为脱离陈老虎魔爪的火妹也贞烈地撞向山石、头破身亡。

    后来,人们怀念蛇郎,将埋葬蛇郎的山岗称为“蓝蛇山”,从山头伸出来的山嘴叫做“蓝蛇头”。因为南方人习惯叫蟒蛇为南蛇,人们日久以后便将“蓝蛇头”叫成“南蛇头”,又把从蛇郎眼睛涌出的泉水唤作“冰井泉”,简称“冰井”。而隔江埋葬火妹的那座百丈高土山,人们称之为“火山”,不少人还曾在夕阳下山后,看见山头自下而上地出现闪闪的焰光,认为这是火妹以头撞石时流下的鲜血所发出的。

    斗转星移,历经时光的冲刷,令人神往的冰井泉香已成绝唱,连同故事传说载入史册。不过,仍有一股独特的梧州味道能引人回味传说中的冰泉之香——“滴滴珍珠凝素碗,甜如蜂蜜润入脂”,正是以冰井活泉作为原料的“滴珠豆浆”,这别具一格的滴珠豆浆融入了“冰井泉香”的历史底蕴备受好评,也因此美名远扬。

    细细算来,自1935年藤县商人黄彩洲创制冰泉豆浆以来,距今已有81年。如今,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每日依旧客似云来,市民朋友倘若一边回溯冰井往事,一边品尝带有柴火焦香的冰泉豆浆,是否更觉别具一番风味?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