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杨苑君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斑马线上的文明”、“礼让斑马线”等活动,道路交通秩序不断改善。但是,一些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今年,市政协委员聚焦城市交通秩序管理问题,为“礼让斑马线”献计献策。
据了解,从2014年起,市公安交警部门就在全市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活动。2015年底,我市对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截至2015年12月18日,市公安交警部门共处罚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按规定礼让行的交通违法64起,累计教育380人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礼让斑马线”活动初见成效,得到许多市民的赞同和支持。然而,在无信号灯的斑马线上,车辆礼让行人的情景并不多见。
6月18日晚上,记者在旺城广场对出斑马线上走访观察。周末晚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但甚少有在斑马线前减速通过的。记者看到,当行人试图通过斑马线时,有一辆出租车不但不减速,反而鸣笛抢行,加速驶过斑马线。家住下冲社区的市民谢女士表示,不少车辆经过斑马线时并不会减速,更有一些摩托车、助力车在过马路的人流中左右穿梭,险象环生。
记者在走访观察中发现,有一部分公交车和小车司机能做到减速礼让斑马线,大货车、摩托车、助力车司机的礼让意识相对较差。在有交警指挥的路口,司机都会听从交警指示,而在没有交警执勤、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礼让斑马线便全靠司机的自觉。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法宣科了解到,《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人行横道,应当停车礼让。不礼让斑马线不仅是道德层面的不文明行为,从法律层面来说,更是违法行为。
对于“礼让斑马线”活动如何持续深入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封成芳提出了《关于在梧州市区试行“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建议》提案。她认为,斑马线虽小,却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我市有条件、有基础、有必要做好“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目前,我市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能让文明礼让深入人心。
对于活动如何能持续深入开展,封成芳提出,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行。第一阶段着重宣传发动,以劝导为主,提高礼让斑马线的知晓率,让驾驶员知法懂法。第二阶段可借鉴南宁市经验,率先把公交车、出租车作为“礼让标兵”,把礼让行为列入行业考核体系,带动私家车司机礼让,并在市区设“礼让示范街”,通过以点带面扩大影响。第三阶段强化执法检查,除了交警执勤外,启用电子警察设备进行抓拍,形成长效机制,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