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苏先生为爱车购买了一瓶驱鼠喷雾剂,怎料使用该喷剂之后,爱车就出了“毛病”。若要为爱车“治病”,就得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苏先生觉得这笔费用应由出售驱鼠喷雾剂的商家和厂商承担。不料,双方就此事协商了大半年,苏先生日前才终于勉强获得了赔偿款150元。事后,苏先生认为维权效果之所以“打了折扣”,与由商家单方面提供的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有关。
检测费用过高消费者无奈放弃
2015年9月28日,苏先生在河东某商店购买了一瓶价值28元的驱鼠喷雾剂,并于10月2日将该喷剂用于自家的小汽车上。哪知,小汽车被喷洒驱鼠喷雾剂的部位竟出现了被腐蚀现象。汽车销售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苏先生,预计修复车辆被腐蚀部位所需费用约为3000元。
苏先生认为,是使用了驱鼠喷雾剂使得自己的爱车受损,于是他联系了出售该驱鼠喷雾剂的河东某商家商讨赔偿事宜。该商家随即把此事转告了制造该驱鼠喷雾剂的广东某厂家。
很快,广东某厂家针对此事向苏先生做了答复,并提供了一份由该厂家自己联系的一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报告称,“检测并认定该产品通过相关的腐蚀检测,产品合格”。对此,苏先生持保留意见,认为这一份检测报告存在不客观因素,因此在2015年11月23日前往梧州市消费者协会请求帮助。
经过市消协的调解,广东某厂家很快又拿出了一份新的,在同一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所做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但结论不变。此外,该厂家还通过市消协表示,鉴于公司位于广州,派人到梧州处理相关事情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苏先生撤诉且今后不再对经营者、厂家进行与此事相关的任何权利主张,该公司愿意支付苏先生300元作为补偿。
对此,苏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于是,他尝试自己联系了两间第三方检测机构,但都因为对方提出的检测费用过高而无奈放弃。2016年5月,苏先生再次前往梧州市消费者协会请求帮助。不过,此次广东某厂家的态度似乎不如之前“热情”了,在市消协的再三调解下,只愿给予苏先生150元作为补偿。事情的最后,2016年8月,苏先生只好无奈地接过了这150元的赔偿款。
鉴定结果理应对双方都公平公正
针对苏先生的案例情况,市消协的工作人员分析,由广东某厂家单方面提供的检测报告确实存在部分不客观的因素。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消费者与经营者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发生争议需要进行检测、鉴定的,可以由双方约定或者消费争议受理部门委托的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相关费用由检测、鉴定申请者先行垫付,最终由双方按照责任比例承担。就该起案例而言,如要对该厂家生产的驱鼠喷雾剂进行相对公正的质量检测,应选择同批次未拆封使用的驱鼠喷雾剂作为样品,并在双方代表见证下,共同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就算苏先生单方面成功联系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其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不完全客观。
据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消费纠纷会涉及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检测、鉴定,其中,确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会像苏先生一样因为所需费用过高,对检测或鉴定结果把握不准,以及因耗时过长和距检测机构路途过远等原因,放弃相关检测或鉴定。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凭着检测或鉴定结果成功维权。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质量检测或鉴定进行维权?对此,市消协的工作人员建议,一旦因质量问题引起消费纠纷,应尽量做好商品样品的保存措施,并经过双方约定,选择合符规范的机构做好质量检测或鉴定工作,让最终结果对双方都公平、公正。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颖盈 通讯员 李晚昌 李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