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黄欢欣 陆红玉)日前,记者从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为预防登革热,市疾控中心加强开展伊蚊密度监测。据监测结果分析,9月份梧州市蚊媒活动强度仍较大,虽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因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对此,疾控部门建议市民坚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登革热无特效疗法,亦无有效疫苗。因此,登革热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8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登革热风险提示,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近期广州和佛山陆续报告本地病例,由于梧州市与广东省临近,商贸、旅游等往来也较为密切,为了预防登革热,市疾控中心加强开展伊蚊密度监测。另据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梧州市均无登革热病例。
疾控部门表示,结合梧州市蚊媒监测结果及周边地区的疫情,登革热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据了解,8月份,市疾控中心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蚊媒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统计分析显示,万秀区花鸟市场存在高度传播风险。9月份蚊媒活动强度仍较大,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存在因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
市疾控中心建议市民家庭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相应措施,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清除家中积水,出现疑似症状后及时就医。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因此,建议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以阻止蚊虫长驱直入。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市民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到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如市民出现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多见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