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现场,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向儿科医生进行咨询。李玉莹/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韦晓燕)9月12日至18日是第12个“中国出生缺陷预防周”,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出生缺陷,生命健康启航”。9月18日上午,梧州市卫生计生委、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直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潘塘公园进行义诊宣传活动,为居民进行义诊,并围绕婚前、育前孕育等关键环节,宣传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预防科学知识,增强群众优生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等。
缺陷胎儿未能及早发现干预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近五年来,广西排在前十位的出生缺陷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胎儿水肿综合症、马蹄内翻足、外耳其他畸形、尿道下裂、并指(趾)、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等。而梧州市在近五年来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16‰、10.36‰、11.32‰、10.14‰、10.48‰。虽然均达到自治区要求,但没有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据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宇珍介绍,造成我市出生缺陷率没有逐年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受到环境、家庭、经济、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居民保健意识不高。据统计,全市有近25%的孕妇没有进行产前筛查,50%产筛高危者没有进行产前诊断,这就导致缺陷胎儿未能在孕期及早发现及干预。此外,部分产前诊断检出的严重缺陷胎儿,虽经医务人员多次宣传建议,孕妇仍不愿采取干预措施,这是目前令医务人员非常困惑的一点。
出生缺陷及早预防为关键
出生缺陷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还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和潜在寿命损失。因此,守住预防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线,增强群众保健意识极其重要。周宇珍表示,群众应该主动接受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孕早期保健等,从源头避免带病孕育。孕期做好各项产前筛查和诊断,例如染色体异常和超声筛查等,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严重出生缺陷胎儿的出生。出生缺陷胎儿出生后,家长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措施,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促进患儿早诊早治,减少病残发生。
据悉,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防治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系列惠民政策。例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等。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唇腭裂、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等出生缺陷疾病已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患儿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