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吴艳虹
国庆长假,在梧州市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工地,建设者们为了赶工期、抢进度,按计划完成年度目标,放弃了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一线岗位。
作为西江四桥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员,“90后”小伙子高天明毕业不久就来到西江四桥项目部。虽然家就在岑溪,但考虑到赶工期,国庆长假首日,高天明还在工地上忙碌着。13号墩施工现场正在进行抽取淤泥,吊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但他表示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环境。
10月1日早上,在西江四桥水中13号墩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与往常一样开工。国庆期间,整个西江四桥项目的130多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一人请假回家。这130多人中,有九成是外地人,他们来自四川、重庆、柳州、南宁、桂林、北海等地,跟随项目四处辗转,哪里项目工期赶就去哪里,这种奔波劳碌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西江四桥项目工程部安全总监陈新建来自浙江温州,他每天负责跟踪施工进度和安全检查防护工作,算是众多施工人员中的“元老”级人物了。然而,谈起家里的老母亲和儿子,他心里仍有不少愧疚感。
2012年,陈新建和妻子一起来到梧州工作,母亲和姐姐在湖南生活,儿子在安徽工作。“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34年了,常年在外漂泊,极少跟家人团聚。儿子今年已经28岁,但他待在我们夫妻身边一起过日子的时间只有4年,其余时间我们夫妻俩都把他托付给亲戚。”陈新建说。过年如果不用赶工期,陈新建夫妻俩才会赶回老家,而其他的假日则留在工地继续干活,一年算下来跟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十多天。
如今,看到西江四桥水中主墩已经完成了桩基建设,陈新建心里觉得挺欣慰,他说:“从当初在老码头修建施工栈道到现在准备做承台建设,我们闯过了一个一个难关,攻克了一个个目标,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我的考勤表月月是全勤。”
在14号墩施工工地上,还有几个来自四川、重庆的工人,他们从去年底至今没回过一次家。中秋节当晚,他们自己炒了几个川味菜,配上啤酒、白酒和饮料过节。伍海军是其中一名四川人,他说,明年过年能否回家还说不定,“主要看工期赶不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