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外出注意预防三类传染病 措施:注意饮食防蚊虫等
2016-10-05 12:45   广西新闻网   陈佳嘉

    外出注意预防三类传染病

    具体措施有: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防蚊虫叮咬,经常开窗通风……

    国庆健康天天谈(五)

    ■当代生活报记者 陈佳嘉

    核心提示

    目前,南宁市气温基本保持在34℃-24℃之间,早晚温差有10℃,这让南宁人明显感觉到秋意。南宁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国庆外出、出游的市民应着重预防。

    “粪-口”传播

    这5种疾病与肠道有关

    据介绍,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而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而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市民有出游或外出就餐的计划,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预防措施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在出行时要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外出携带的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

    此外,市民在旅途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

    空气传播

    逛街要防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预防措施

    疾控专家建议,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蚊虫叮咬

    外出要防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预防措施

    疾控专家建议,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擦;市民出游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症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编辑:张超浩 郑玉华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400少儿竞逐广西轮滑锦标赛赛场
外地游客车陷金滩 忙坏边防官兵
开展亲子公益创意绘画活动
国庆第三日旅游接待人数1.08亿
蒙山举行大型文艺晚会迎国庆
梧州市摄影家协会举行摄影比赛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