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长洲区泗洲村建起村史室,陈列反映当地历史与文化的老物件
挖掘村落文化 留住乡土记忆
2016-11-07 15:46   西江都市报   记者 蒙敏莹

泗洲村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将具有约三百年历史的陈家祠堂改造为村史室。

    泗洲村团委书记陈贤冲在展示渔民的造船工具手动木钻。

    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文并摄

    石磨、龙舟头、煤油灯、老式造船工具……一件件老物件陈列在展台上,这不是博物馆,而是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的村史室。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是泗洲村的历史见证,而关于它们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则各有其小故事。

    修旧如旧改造旧祠堂

    泗洲村村史室在今年6月开始建设,于7月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村史室的选址就在泗洲村委会具有约三百年历史的原“陈家祠堂”,是通过修旧如旧的形式建立的。

    11月5日,记者来到泗洲村委会。村委会的办公楼是一栋两层的青砖瓦房。穿过村委会的办公楼,是一块平坦的空地,办公楼的对面有一栋青砖瓦房,这便是原“陈家祠堂”,即现在的泗洲村村史室。

    村史室的外观结构,仍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四根笔直粗壮的顶梁柱,立在房子的中间区域,房子的上方是木质横梁,由于时间较长,已经发黑。接近房顶的墙壁上,有色彩仍然保留得很好的壁画。村史室的门两边,是几块刻着部分泗洲村陈氏族人姓名的石碑,有清朝末年的,也有民国年间的,可惜由于风化磨损,上面的刻字有些已经模糊不清。

    而在村史室的中间位置,摆放着数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约三十样老物件,包括渔民的造船工具和捕鱼工具、下俚歌文化物件、上世纪梧州恢复龙舟大赛以来泗洲村的首个龙船头,以及一块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泗洲大队粮店”牌匾等等。

    三种文化融于一室

    “村史室主要陈列泗洲村反映农耕文化、下俚文化、疍家文化等各种富有历史价值的旧物品。”泗洲村团委书记陈贤冲表示,泗洲村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保护泗洲村历史文化,长洲区政府有关部门出资8万元建设了泗洲村村史室,并向泗洲村的村民收集各种各样的老物件。

    “俚……下俚!”陈贤冲打开摆放在展桌上的录音机,悠扬的曲调在屋内弥漫开来,这便是下俚歌。陈贤冲说,下俚歌是泗洲岛上流传的用本土语言演唱的民间歌谣,被列入梧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泗洲村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所以,村史室将下俚歌以录音播放的形式进行展示。

    除了下俚歌文化,记者还看到了展览品中有许多渔民的捕鱼工具和造船工具。“疍家渔民是泗洲村最早的原著居民,因此,泗洲村的疍家文化也是很值得一提的。”陈贤冲介绍,尽管现在泗洲村的渔民已经搬到南岸的上小河一带居住,不再沿泗洲村的水岸居住了,但他们仍属于泗洲村的村民。这次,村委会专门向一些泗洲村渔民收集了一些他们以前使用的捕鱼工具和造船工具。

    随后,陈贤冲拿起一根两头系着绳子的木棍和一个木钻,他介绍,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就是渔民造船时候用的手动木钻,木钻通过与绳子摩擦,能够既省力又快速地转动,工作原理相当于现在的电钻。另外,村史室还陈列展示了大木锯子和刨子等各种以前渔民造船用的工具。

    记者留意到,展示桌上还有两套异常宽大的衣服,据介绍,这是渔民的传统服饰。这些衣服之所以这么宽大,并非渔民都很胖,而是为了方便渔民劳作。由于渔民经常要撑船外出捕鱼,而撑船的动作幅度一般都很大,衣服做得大些,撑船的时候就不会被衣服所束缚。

    “现在村史室里已经收集了三十件左右的老物件,部分仍保留得比较完好。”陈贤冲说,泗洲村委会还将继续向村民收集更多的老物件,并一一保存于村史室,从而更好地向社会各界人士展示泗洲村的历史与文化。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