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芳(关冠明/提供)
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后登上“永丰”舰。1923年8月14日,他们重登“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
“宝壁”舰(网络图片)
李芳,原名李嘉林,又名李少享,1889年出生于梧州市长洲岛上的菁蓉村,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水性。1908年,他19岁的时候,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第十四期,学制为6年,主要学习海军知识,并修文化课,入学学生还均兼学驾驶、管轮和鱼雷等知识。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回粤,曾到黄埔海军学校对学生讲话,训勉学生爱国,振兴海军,李芳听后备受感动和振奋,坚定了要跟随孙中山革命的信念。
从容指挥
1922年,李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宝壁”舰舰长。是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以4000人围攻观音山(即越秀山)前的总统府。清晨,叛军断绝交通,占领要害机关,包围总统府和孙中山的寓所粤秀楼。当时广州市区敌我力量极为悬殊,保卫总统府的警卫部队只有叶挺第二营的4个连和薛岳第三营的2个连,加上大本营卫士队,总共不过八九百人,而陈炯明在市区能动用的粤军有2万余人。总统警卫团长陈可钰临危不惧,决定把力量较强的叶挺部队放在总统府前院,担任正面把守;把薛岳部队放在后院,担任侧翼防御;姚顺观率领的大本营卫士队原地不动,负责守卫粤秀楼。
战斗开始后,枪声大作,火光熊熊,浓烟弥漫,炮弹不时在总统府院内爆炸。当时驻守在天字码头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以及李芳等人,从爆炸声的方位判断是在总统府方向,觉得事态危急,于是,立刻去找海防司令陈策。
陈策此时也很焦急,通往总统府的电话线已中断,不知事态进展如何。叶剑英建议,赶快派人去接应大总统。陈策当即派出数队官兵,从孙中山可能撤出的几个不同方向去迎接,叶剑英率领一个连队在码头守候。派出的其中一队官兵很快接到了化装成医生从小路上撤出的孙中山,然后,大家赶往天字码头。此时,有数股叛军先后尾随追来,卫士们边阻击边退却。叶剑英见状,连忙指挥部队上前拦击,击退叛军后护送孙中山登上停在江中的“宝壁”舰。
当孙中山顺利地登舰后,舰长李芳顿觉保卫孙中山之责任重大。为保孙中山的安全,李芳命令全舰官兵进入战斗状态。他一面安排孙中山到战舰最安全的后舱内安顿,一面亲自登上驾驶台,密切地观察岸上敌情,每隔半小时就向孙中山作报告。当天下午,孙中山听从海军司令温树德建议,认为“宝壁”舰船体较小,于是离开“宝壁”舰,登上吨位更大、火力更强、速度更快的“永丰”舰(后改称“中山”舰)。然后,“宝壁”“永丰”两舰与“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志”等舰只组成编队,一起向白鹅潭驶去。
由于时任广州卫戍司令的魏邦平告密,叛军调集大炮部署在广州长堤、珠江岸边、瘦狗岭一带,一齐向孙中山所在的舰队开炮。一发炮弹首先击中“永丰”舰,紧随其后的“宝壁”舰也连中两发炮弹,甲板上燃起大火。叶剑英和李芳从容地站在甲板上,边指挥炮手开炮还击,边命令舵手加速前进。孙中山终于安全到达白鹅潭,李芳也长舒了一口气。
击退叛军
此后,叶剑英升任大本营中校参谋,兼管海军陆战队,奉命巡守南起白鹅潭北至沙面的珠江两岸。为了保证孙中山的人身安全,叶剑英要求李芳的“宝壁”舰紧靠“永丰”舰,以备不测。恰于此时,温树德被陈炯明用巨金收买,公开背叛孙中山。叶剑英与李芳更是加倍小心,时刻注意观察敌情,晚上也很少休息。
一天晚上,李芳从望远镜中观察到,夜色迷蒙的岸上,有一小股叛军正忙着架炮,准备向“永丰”舰开炮。叶剑英和李芳立即调来十几个海军陆战队士兵,悄悄登陆后接近叛军,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击溃。后来,陈炯明又集中32艘钢板小艇,招募了300名敢死队员,买了几十枚水雷,准备趁黑夜偷袭“永丰”舰。叶剑英和李芳当时率领着几只炮艇隐蔽巡行在珠江上,突然发现从东歪炮台方向驶出几只小艇,他们立刻命令炮艇灭了灯火,严密监视。坐满武装叛军的小艇越来越近,叶剑英断定是前来偷袭,当即派出两只炮艇绕到叛军小艇后面断路,然后指挥其他炮艇准备战斗。他亲自操炮,打得叛军溃不成军。
粤军一个姓张的参谋长是叶剑英同乡,奉陈炯明之命,派人带了香港银行的巨额支票,秘密前来策反叶剑英。叶剑英火冒三丈,当场要将支票撕掉。在旁的李芳一把抢过支票说:“我们‘宝璧’舰的给养正困难着呢。”叶剑英觉得李芳说得有理,便对来人说:“你告诉姓张的,支票我收了,不打收条,但孙先生我是跟定了。”
在孙中山被困广州的日子里,李芳始终忠于职守,率领全舰官兵护卫着这位民主革命的领袖,他的英勇事迹,在革命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终老家乡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是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举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李芳闻讯极为悲痛。是年7月,蒋介石已表露出在军中排斥共产党人的意图,此时李芳所在的舰队停泊广州黄埔港,蒋介石企图拉拢他,派副官多次请李芳到黄埔军校面谈。李芳皆婉言谢绝,因而得罪蒋介石,一直不得擢升。
抗战爆发后,李芳出任粤桂江防司令部水雷大队长。1938年,广州沦陷,国民党海军江防舰队退守西江,司令部设在广西梧州。日军沿广三铁路推进,占领了三水、河口等地。李芳率江防舰队的炮艇,乘敌人脚跟未稳之际向其猛攻,与驻扎于思贤窖、马口山上的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小时的激烈炮战,摧毁敌军炮兵阵地4座。1944年春,水雷大队又在广东顺德李家河布雷,把日伪押运储备券开往江门的“南海丸”轮船炸沉,船上70多名日寇全被炸死。此后,水雷大队又在新会、天河、三娘庙等河道相继炸毁日军的“若泰丸”、“海刚丸”等运输舰艇。
抗战胜利后,李芳到广州任职。但他厌倦内战,很快就毅然申请退伍,回到长洲岛上隐居。李芳为官清廉,积蓄不多,回到长洲老家后,以蒸酒养猪为业,从不干预地方政事,其安贫若素的作风受到家乡人民的尊敬。
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同乡好友劝说李芳去找昔日的同学旧友,或是写信给叶剑英元帅,谋取一官半职,但都被他一一婉拒。直到1972年,李芳在长洲岛家中病故,享年83岁。
文/陈澄波 关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