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改“忧”为“优”顺民心惠民生
万秀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理念与经验综述
2016-11-14 09:20   梧州日报   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蒋亚平

    梧州日报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蒋亚平

    搬出危房进新居,改造旧城换新颜。

    去年9月份,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万秀区紧紧抓住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实行棚户区改造与推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为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棚改惠民生

    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面广、涉及人群多,是一项政策性强、原则性强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发展工程。万秀区是中心老城区,棚户区人口居住密度大,其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仅给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群众改造呼声强烈。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万秀区按照“建设新城区、优化老城区、保护古城区”的城市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的,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全力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

    10月24日,在东山冲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房屋外立面粉刷一新,工人们正抓紧改造绿化带。该片区居民黄先生表示,改造前小区内常出现污水横流、道路破损的情况,得益于棚户区改造,现在小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万秀区党委书记蓝盛新介绍,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排污管道堵塞、管线乱搭等问题,万秀区采用总承包模式快速高效统筹推进18个棚改项目,大大节省流程时间,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发展环境。同时,在推进棚改工作的过程中,万秀区不断探索和丰富搬迁户安置方式,除提供保障性安置房源外,还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鼓励房屋被征收人拿补偿款到房地产市场上购买住房,对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或公租房双保障,让群众有更多样的选择,最大限度惠及民生。

    以棚改促发展

    着眼于城市发展,棚户区改造已不是单一意义上的保障房建设。万秀区科学谋划,把棚户区改造与推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棚改促进旧城改造,打通城市交通路网,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为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腾出了空间,增强相关产业发展后劲。

    借国家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的东风,万秀区结合群众意愿,大力推进货币安置补偿,让居民群众住上环境舒适、优质的商品房,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百花冲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涉及户数936户,截至10月26日,累计完成签约931户,累计发放补偿款817户,金额达2.96亿元,项目实现100%货币化安置。随着棚改补偿款陆续发放,最近前往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房屋交易手续的棚改拆迁户数量大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实时网签系统和棚户区改造房源信息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市本级商品房成交面积92.8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8.76%,成交套数同比上升13.77%,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房地产去库存的成效初显。

    另一方面,万秀区统筹推进拆迁、补偿、安置等系列工作,以棚改促进旧城改造,优化城区规划布局,建好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让居民安居乐业。

    万秀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综合推进棚改征拆类项目和综合整治类项目,提高绿化面积,疏解建筑密度,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为老城区发展腾出空间,为新城区繁荣聚集人气,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招商引资,繁荣金融商贸,为该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今年万秀区棚户区改造总任务为6923户,截至10月17日已完成签约5855户,占目标任务的89.21%。其中,综合整治类项目累计完成签约5463户,均实现签约率100%;征拆类项目累计完成签约392户。富民片区、新兴一路、步埠片区、下冲邮电小区四个综合整治类项目,均于6月底完成项目招投标,现正在施工改造中;征拆类项目已完成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材料补充并上报,待市政府批复后即可发布征收公告,开展入户测绘评估及签约工作。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童心共绘中国梦
中山精神薪火相传
2016年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城市网球邀请赛开赛
安置项目抓紧施工
供电设备年检
学会做饭炒菜提高自理能力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