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通讯员 吴萱
田间地头,村民在用沼液为菜苗施肥、护理砂糖橘果树;果园林间,村民们开辟了一个个养鸡场……走进长洲区倒水镇三贵村,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第一书记驻村后,两年不到全村贫困户从442户减至52户,现在离脱贫只差一步路了!”跟笔者说起第一书记甘剑梵时,村委主任董旭坚感慨地说。
甘剑梵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村里硬化了入屯道路,建成了人饮工程,还发展起了自己的农牧产业。原先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的贫困薄弱村,变成了拥有百亩姜园、百亩菜园、百亩果园、万羽活鸡的特色种养大村。
“村里党员虽多,但大家对政策不熟悉,接连错失致富良机。”回想起刚到村里报到时的景象,甘剑梵感到惋惜。这也让他意识到,扶贫攻坚必须党建先行,不仅要搭好班子,还要把支部建在生产一线上,把党员的带头作用真正发挥起来。为了提高新一届村“两委”青年党员干部的带动能力,甘剑梵建立了学习制度,组织大家定期学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政策,研究本村的脱贫工作思路和措施,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发力”的好风气。
2015年3月,党员程海昌召集几名同村外出务工的党员,在梧州市盛鑫装饰公司成立了三贵村流动党员支部,及时为三贵籍务工人员学艺和就业提供服务信息。“我们村委会办公楼的天花板就是由学艺归来的村民安装的。”村支书程兆光说。此外,村里的富宁大肉生姜种植合作社中也成立了党支部,由驻社党员为种植户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引导、融资等服务,收效明显。近日,村里的种植能手岑柏安正筹划种植30亩沼液菜,同时他还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担负起带动五户困难户开发产业的重任。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甘剑梵与村“两委”联动60多户农户,与畜牧业企业合作,先后养殖添生有机鸡1.8万羽、巴马贡猪400多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产业发展起来后,三贵村建立了电商平台,和大塘街道办的灏景玥城社区结对共建,打造“指尖上的扶贫”。甘剑梵和村“两委”干部负责收集贫困户的心愿,在灏景玥城社区公众号上发布,让社区联合党委的党员认领或发动其他人认领,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同时,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也可在该平台上交易,然后由倒水镇的“精准扶贫顺风车”负责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