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核心区修筑围栏设置警示牌
我市实施野生稻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初显
2016-11-20 08:56   梧州日报   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罗庆斌

    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罗庆斌)为加强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我市对野生稻实施原生态环境保护,在核心区修筑围栏设施,保持周边原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市农业委员会植保专家介绍,野生稻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是栽培稻的祖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抗病虫、杂草、优质、抗旱、耐寒和高光效以及高效营养等优良基因。野生稻通常生长在河沟、水塘边有水的地方,有节、有芒,谷细、米长,看上去“似禾非禾”,生长周期为一年一熟,每年3月间开始生长,至10月下旬成熟。通过对野生稻的基因研究和利用,我区已研究出博优903、博优258等优良水稻品种,确保水稻增产。

    2009年,苍梧县一农户发现万年野生稻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国内外水稻专家的关注。2010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农业部联手开展的“农业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苍梧县启动,全市各地也集中开展野生稻资源的采样监测和应急保护工作。截至今年11月,农业部门在苍梧县、藤县、岑溪市三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区域建成30个观测点,其中23个监测点内的野生稻生长良好。其中,岑溪市马路镇伏六村新建成1个国家级野生稻保护基地,保护区面积占地200多亩,核心区内建有铁丝网围栏、排水沟、看护房、瞭望塔等建筑,还设立有明显的标识警示牌。

    我市的野生稻资源较丰富,但受垦荒、养殖、放牧、环境污染及恶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野生稻自然居群逐年减少,分布面积逐年下降。市农业委员会植保专家呼吁广大农户,发现野生稻自然居群后,请及时联系上报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以开展相关应急保护工作。

编辑:黎羽瑶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男子跳桥欲轻生 警民合力来营救
新图书馆闲时读者少略冷清
心存感恩 百人寄语
街坊邻里的棋趣
贫困家庭青年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启动
塘源防洪堤工程项目加紧施工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