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韵)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共完成各县(市)区药品抽检207批次,发现不合格药品20批次,合格率为90.34%。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被检出性状、含量测定和牛皮源成分等项目不合格,零售药店成为药品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据介绍,该局对各县(市)区共50家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实施药品质量抽检。其中,抽取10家药品生产企业2016年生产的非基本药物品种70批次,1家医院生产的医院制剂5批次,17家药品批发连锁企业经营的基本药物105批次,22家药品零售药店经营的药品27批次,抽检药品品种覆盖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
抽样结果显示,药品生产企业及医院生产的药品、医院制剂均合格,药品批发连锁企业经营的基本药物有1批次不合格,零售药店经营的药品有19批次不合格,其中4批次中成药有裂片现象,1批次中药饮片灰分不合格,2批次中药饮片包括地龙和白芍含量不合格,均被定性为劣药。此外,还检出8批次中成药成分不合格,包括龟甲胶和鹿角胶检出牛皮源、驴皮源成分,4批次中药饮片昆布性状不合格,根据相关规定性状不合格和成分不合格的药品被定性为假药。目前,该局已对经营假药劣药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据了解,今年被抽检药品的总体质量状况稳定,但也暴露出个别经营企业药品来源渠道不正、进货验收人员鉴别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企业在药品运输、储藏等条件保障方面也存在缺陷。市食药监部门提醒,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购进、验收存储、养护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确保药品质量,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