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精气神 致富有盼头
——龙圩区最低分贫困户刘胜杰乔迁新居记
2016-11-27 09:27   梧州日报   曾燕   浏览次数:

    梧州日报记者 曾燕 通讯员 朱慧倩

    脱贫攻坚今朝助圆安居梦;斗志昂扬明天大步奔小康。

    11月23日一早,龙圩区大坡镇胜洲村新福二组的贫困户刘胜杰家乔迁新居,新家大门口贴出一副以“感谢党恩”为横批的对联。不少乡邻闻讯赶来祝贺,帮扶单位、捐助单位和爱心企业的代表为他送来了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电和其他生活物资。

    “我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舒适的新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好心人。”今年71岁的刘胜杰兴奋地说。

    刘胜杰在龙圩区扶贫精准识别时分数仅为29分,属于整个城区最低分户之一。这个分数所代表的贫困程度,即使对于帮扶干部来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也难以想象。帮扶干部岑锦兰回忆,今年4月她第一次来到刘胜杰家时,不敢相信那破败的泥砖屋里还住着人。“泥砖墙千疮万孔,屋里全部家当就只有一盏15瓦的电灯泡和一张用木板拼凑的床,床上的被褥长时间没清洗发出阵阵臭味,最值钱的东西恐怕就是给我们坐的两张塑料矮凳了。”岑锦兰说。

    刘胜杰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两个儿子早早辍学外出务工,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只能打散工养活自己,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小女儿患有重疾,生活无法自理,父女俩就靠每月几百元的低保金过日子。生活穷困潦倒让刘胜杰一度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终日借酒消愁,乡邻也很少到他家串门。

    “了解刘胜杰一家的情况后,我就想必须找到方法把他的志气先扶起来,才能帮他家走出窘境。”岑锦兰感慨地说。她三头两天和第一书记谭泽建上门做思想工作,通过乡邻找到了他外出务工的大儿子,一起讲政策、聊家常、谈生活,还帮他向政府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

    起初,刘胜杰并不愿意盖新房,但看到村里的贫困户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起新房,扶贫干部也鼓励和帮助他,他才有了信心。刘胜杰的新房在今年7月动工修建,乡邻们都自发过来帮忙,为他省了一大笔的工钱。在政府和乡邻们的帮助下,刘胜杰的安居梦终于得以实现。

    “感谢岑大姐,是她让我们一家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刘胜杰感慨地说。一声声“岑大姐”道出了刘胜杰对帮扶干部的信任,也折射出帮扶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老人来回踱步在新家里,细细地看着每一处变化,兴奋得一直没坐下。

    “看到他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子,还有那股精气神,太让我感动了。”岑锦兰欣慰地说。现在,刘胜杰已经不再喝酒,前阵子还到村委领了两亩富硒稻种子和侄子一起耕种,富硒稻长势良好获得丰收。新房点燃了生活的新希望,刘胜杰的大儿子刘柱全打算用政府的5万元贴息贷款加入村里的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脱贫致富。

    刘胜杰的脱贫故事,是龙圩区贫困户们人穷志不短,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敢于决战贫困,互助互爱、勤劳致富走向美好的新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刘胜杰家门口那副红彤彤的对联映红了乡亲们的脸庞,更燃起了乡亲们斗志,预示着将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据了解,2016年龙圩区要实现14个贫困村、4460户贫困户、19515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今年,该区按照“上下联动人人有责、粗粮细作精准帮扶、软硬兼施全部突破、长短结合谋划长远、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脱贫摘帽工作总体思路,通过全面实施结对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培训转移就业、教育扶智、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今年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完成。

编辑:张超浩 郑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