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徐巍)近期,位于梧州高新区的梧州中盟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步伐,约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进行GMP改造,项目配套的研发孵化区、生活服务区、综合配套区等设施不断完善,为有技术、有市场的医药科技企业“拎包入驻”创造条件。“梧州高新区已具备生物医药产业快速集聚发展的基础,可为梧州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承接粤港澳地区医药产业转移提供平台和支持,依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园区升级发展。”梧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覃汝胜说。
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产业结构欠优,主导产业基本依赖产能的扩大和叠加,多数产品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新兴产业规模化较为缓慢,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梧州工业着重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下功夫,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力促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新华电池公司通过对电池业务板块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换代,建成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超2亿元;在再生园区,骆驼蓄电池公司大力开拓车用蓄电池市场,上马二期15万吨废旧电池回收项目,项目建成后蓄电池年生产能力可达600万千伏安时,企业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蓄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循环利用示范性工厂。据统计,我市通过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已有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认定为广西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广西松脂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产业项目是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我市扎实推进重大产业培育,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我市以再生铜、再生塑料、再生铝等回收、拆解和加工利用、研发、交易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再生不锈钢的重熔、热轧、冷轧、深加工型材与制品的产业链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上下游互利协作的全产业链。梧州高新区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及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工业企业超130家,集聚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打造桂东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与金海公司签订园中园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分批建设不锈钢制管生产线300条、建设彩钢生产线、安装七连轧簿板生产线等,项目建成后年生产不锈钢制品30万吨、产值25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园区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我市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通过执行峰谷分时电价,为重点产业用电大户给予电费补贴,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据统计,今年我市组织六家企业参与自治区四批电力直接交易,共获得交易电量7.17亿千瓦时,累计为企业减少电费负担9000多万元。为支持不锈钢产业发展,我市给予六家不锈钢重点企业用电补贴,1至7月共计补贴电费金额1056万元,提高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我市还积极探索开展市级“助保贷”业务与自治区“惠企贷”业务接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惠企贷”业务已覆盖至各县(市、区),全市共有50家企业通过认定,38家企业获得贷款2.743亿元。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做好“加法”和“减法”,继续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帮助企业减负增效,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实现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