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还有一个月就从广州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罗紫珊回到梧州创业,从最初的私人手工作坊到如今创立自己的蛋糕品牌并拥有实体店、咖啡体验馆,罗紫珊靠的是灵活的头脑,她从来不止步于现状,大胆创新,不断开发新口味、新款式,做别人没有的蛋糕。
发现商机走上创业之路
罗紫珊是典型的90后,美丽大方、活泼健谈。父母都从事建筑行业,就读广州大学建筑专业。到广州读大学,去北京实习,走南闯北后她却留在了家乡梧州创业。无关乡愁情怀,只因为她的眼光比别人更敏锐,更善于发现商机。
三年前,23岁的罗紫珊准备大学毕业,当别人都在苦苦求职找工作时,她已经开始她的创业之路。“2013年的时候,我回到梧州却发现市场上卖的蛋糕款式不够新颖,口味也不够健康,找不到自己在广州等城市吃过的蛋糕那种好吃的感觉。我思路一转,自己喜爱蛋糕,如果留在梧州做私人手工蛋糕作坊,行吗?”罗紫珊内心细细地掂量,她认为这条路走得通,便决定试一试。说做就做,她找来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个人就凭着一股勇气,开始自己的蛋糕事业。
“大学的时候,我在北京《美食与美酒》杂志社实习,接触过蛋糕制作。”回忆起那段实习时光,罗紫珊光笑眯眯地说,正因为当初有机会接触到蛋糕这类甜点,让她在回到梧州后有底气走上做蛋糕的创业之路。
利用新媒体作为起步平台
罗紫珊很年轻,她拥有90后年轻人的特质,阳光开朗,对新事物的敏感度高,喜爱新东西,乐于迎接一切新事物的到来,这些都体现在她的创业之路上。
创业之初,罗紫珊并没有像别人一样租个门面走传统老路,而是将眼光聚焦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瞄准了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大胆地利用微博作为自己事业的起步平台。2013年,正是微博最火红的时期,她利用微博宣传自己做的蛋糕,在网络平台上发展顾客群,线上接单再为顾客定制独特的蛋糕,线上线下一条龙服务。
罗紫珊虽然年轻,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骄躁。她以微博起步,三年来也一直坚持利用新媒体作为发展的途径。为何会独独钟情于线上的发展平台?她坦然一笑,说刚开始时梧州铺租很贵,创业伊始,他们只有5万块成本,根本租不起铺面。“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微博等新媒体很流行,不利用发达的网络媒体推广自己的蛋糕都对不起自己。”罗紫珊说,从微博到微信,单一个公众号就可以发布大量的信息,顾客也能够只要拿起手机便可随时随地了解到他们的信息,随心所欲地挑选喜欢的蛋糕下单,他们则能够及时接单制作。
2013年的母亲节,罗紫珊和她的搭档在这一天做了15个榴莲蛋糕。榴莲蛋糕在当时的梧州蛋糕市场,能算是一种新产品,所以他们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营销方法——当街发传单,还推出买蛋糕送鲜花的方式来吸引人。“我们开始以为会卖不出去,谁知道当天15个蛋糕很快就卖完了。”罗紫珊说,选择在第一天就卖新产品榴莲蛋糕,是希望这与众不同的产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第一天的好销量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对的,这也促使了他们更加下决心要做更多新颖的蛋糕款式。
做蛋糕也要做到“人无我有”
不断开发新产品是罗紫珊做蛋糕的追求。她说,要做就做本地市场没有的蛋糕,以新颖的款式、口味去吸引顾客。为了做得更好,她和搭档会学习北上广等大城市甚至国外的一些新式的蛋糕制作法,再进行创新,从而制作出口味独特的蛋糕。“我们不定期推出新产品,每年必须到上海进行材料年度采购以及考察。”说到对蛋糕的制作上,罗紫珊一脸认真地说,好吃的蛋糕需要用心去做,利用各种食材做出最合理的搭配,做到既好吃又好看。
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产品创新,使罗紫珊能够做到“人无我有”。罗紫珊说,因为经常开发新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我们的顾客很多是回头客,每当有新产品上市,他们就在线上下单预定。”
罗紫珊将自己的蛋糕品牌起名为“紫潍烘焙”,她说这是取自己和搭档名字中的各一个字来命名的,因为在创业这条路上除了家人的支持,搭档就是自己最好的支持。与搭档相互磨合、培训培养员工、与同行交流、制作新款式新口味……三年来,这些事她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她的蛋糕也卖得越来越好。2015年,罗紫珊和搭档开了一间咖啡体验馆,更方便顾客品尝自己的蛋糕。
建筑与蛋糕,两者毫无关系,如今却融合在罗紫珊的身上。对于自己“不务正业”去做蛋糕,她却并不感到后悔,反而做得很开心。看到自己的蛋糕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有15000多名粉丝,罗紫珊开心地笑了。“我跟搭档的愿望是将我们的蛋糕品牌做成梧州有口碑的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