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张秀丽
今年41岁的莫似健,是一名从警19年的“老”警员。19年来,由最初做治安民警到现在做社区民警,他一直坚守基层与群众打交道。但无论是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还是处理群众的纠纷,在莫似健心中都是同等重要的事。“群众无小事,只要是群众需要我们民警处理的事情,都是大事。”莫似健如是说。
12月9日8时30分许,莫似健和另一名同事带上自己的装备,登上警车从三云派出所出发,开始当天的第一次巡逻工作。“巡逻分为车巡和步巡。车巡是对主要街道进行巡逻,而步巡则是对一些小街道或小区进行巡逻。”莫似健说,一天三次巡逻,为的就是提高见警率,让群众安心之余,也让不法分子有所忌惮。
8时55分,莫似健出发巡逻没多久,就接到了当天的第一个案件——一名家住步埠路三级的居民发现她的电动车电瓶被盗。接警后,莫似健和同事立即驱车前往事发地点查看情况。“从警多年,不仅摸清了各个街道,连门牌号都几乎背熟了。”莫似健说。
“我的车就放在家门旁边,车也做了相关的防盗措施,可车子的电瓶还是被偷了。”一看到莫似健,报警的居民立刻对车辆被盗的大概情况进行了说明,而莫似健一边向派出所里的其他同事汇报,一边用相机拍下现场的图片。“您先跟我们到派出所做笔录,方便我们立案侦查,可以吗?”得到居民的同意后,莫似健带着这名居民回到派出所。在其他同事对该案做好交接工作后,莫似健又重新登上巡逻车,继续巡逻。
随后,莫似健又先后接到了两个关于商家宣传声音过大影响周边居民的反映。“像这样的接警(接到报警)、处警(处理警务),每天都有很多。”莫似健说,群众有时会为了一些小事报警,民警到现场协调一下就好。而有些时候,当群众十分迫切需要民警救助时,民警接警后必须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
11月27日中午时分,三云派出所民警在大巡访执勤中突然接到110指令,原来在上三云路南一巷,有一名老人在家中突然昏倒,情况危急,需要附近的派出所进行救助。
接警后,莫似健与同事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晕倒的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老人的妻子在一旁已经急得手足无措。莫似健对老人进行了初步查看,发现老人只是晕倒了,并没有受伤。
在莫似健几次呼唤老人后,老人终于醒了,但是老人此时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于是,莫似健又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征得两位老人的同意后,莫似健和同事将老人从六楼慢慢搀扶到楼下,并送上了赶过来救治的救护车。
对莫似健来说,像这样救助老人的事情,他经历过不少,但每一次他都不会随便应付,因为他知道,每一次群众向警方求助,都是因为遇到了急需帮助的事情。
莫似健也曾遇到过十分危险的情况。今年6月22日傍晚时分,万秀公安分局三云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下三云路一居民住宅着火,莫似健和另一名同事迅速出警赶往火灾现场。
莫似健说,当时火势较大,在起火住宅门口能隐约听见煤气瓶泄漏的声音,但他知道作为一名民警,在这个时候不容许自己有任何的退缩,他首先想到要疏散周围的居民,于是他跑到楼上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离开险境。由于莫似健等民警和工作人员救助及时,该栋起火建筑30多名群众得以全部安全撤离。
“离开那栋楼以后,我才感到害怕——万一气罐当时发生爆炸,我们有可能再也出不来了。”莫似健说。
虽然已经从警19年,但莫似健担任社区民警的时间并不长。“我最大的目标是,职责所辖范围的居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警官。”莫似健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
■ 相关链接
梧州市公安机关加强对辖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等区域的巡逻管控力度,在关键治安和人流密集场所,采取步巡、车巡、夜巡相结合的多种巡逻方式,严厉打击街面多发的“盗抢骗”等侵财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发挥“天网工程”和“电子警察”、交通卡口、治安卡口的优势,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堵截 “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嫌疑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短信等方式,发布相关安全防范提示,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