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从初入行时的懵懂,到潜心教学精于业,在梧州市六一幼儿园高级教师莫洁华看来,这是一份幸运,因为在幼儿学前教育工作中,她的教育理念得到实践与认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也收获了满满当当的幸福与欢喜。
见到莫洁华时,她正在课堂上指导班上的孩子们“读报”。当天轮值的两名孩子已经熟练地打开两份报纸,“签收”后将发行的日期、天气记录下来,最后在收报人一栏写上自己的名字。“班里一直有收报纸、看图读报、剪报和记录的习惯,我想尝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事情、丰富对文字的经验等。”莫洁华翻看着以往的“收报”记录,欣喜地告诉记者,“你看,孩子们进步挺大的,这位小朋友刚开始签收时只会写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到第二次签收时就懂得写全名了。”言语间满是赞扬与高兴。
随后,莫洁华邀请记者一起参与到她与孩子的课堂中来,让孩子们一起尝试着当一回“小记者”,更为直观地了解新闻报纸中采访的一环。在演示一遍后,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纷纷踊跃举手提问。“采访是怎么做的”、“用什么来写稿”、“去过哪些地方”、“工作累吗?喜欢这个工作吗”……整个课堂一下活跃热闹起来,孩子们也乐在其中。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莫洁华不时地对孩子们加以引导:“各种职业都有着不同的困难,很多叔叔阿姨工作辛苦却依然坚持在岗位上,大家给他们点一个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孩子们了解各种职业,对各种行业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概念,希望能够有助于他们未来职业规划的形成。”毕业后懵懵懂懂走进学前教育这一行业,莫洁华感受过初入行时的吃力,在前辈的帮教与单位的培养下,她努力把工作做精做细。“不少人在长大后或初出社会时经历过择业的迷茫,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我希望能够在这阶段的教学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职业,了解社会,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在求学、兴趣与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她看来,孩子们虽年幼,但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她希望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并适时在路上给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肯定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
工作多年,莫洁华在各级各类基本功比赛中先后获奖,但在她看来,孩子们对她的喜欢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前不久她出差了半个月,由于工作原因延迟了两天回幼儿园,班里的孩子发现到了约定时间还不见莫老师回来,不少人让家长在幼儿园通联群里给她发消息,直言“好想莫老师,为什么还不回来。”回园后还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争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想念,让她倍感温暖。“当时我突发奇想,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喜不喜欢我去出差。”莫洁华说,由于平时出差回来她都会带点小礼物给孩子们,当时有几个孩子说喜欢我去出差,但没想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不喜欢,“他们直言说舍不得我,希望我能带他们做早操、讲故事、画画……”稚嫩却朴实的回答让莫洁华特别感动。
前段时间,第十一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评选结果公布,全国43名获此殊荣的幼儿教师中,广西仅有两名,莫洁华是其一。此次获奖,让莫洁华惊讶之余,也让她更受激励。在她看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正是她对好老师的理解与定位,让她在岗位上恪守尽责,“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获得了工作幸福感,也看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一份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老师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分享,我希望能更关注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传递这一份理念”。
相关链接:
“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是由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于2005年共同设立的,旨在秉承宋庆龄女士关心儿童、缔造未来的思想和精神。该奖每年一评,本届评选有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台地区共计112名推荐候选人参与,最终评选出43人获得“宋庆龄幼儿教育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