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李欣鞠 通讯员 梁萍)近日,我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摸清了全市可移动文物“家底”,并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管理体系。
据了解,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全面掌握我国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我市普查工作的对象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以及普查前已经认定和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
普查工作2013年启动以来,我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普查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相关机构和队伍。为确保普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市普查办分别开展三次普查督查工作,重点督查普查工作进展、文物数据录入到国家文物系统平台和各县(市)图书馆古旧书籍录入等。
目前,我市顺利完成全市非专业文物收藏单位的摸底调查和非专业文物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工作。普查期间,共调查国有单位2404家,反馈有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位共29家,确认收藏有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位共22家。这些国有单位信息已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登记注册,纳入国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各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也录入到“一普”登录平台,完善了梧州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档案,建立了“文物身份证”和管理体系,初步实现本市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基本建立了本行政区域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库,建立了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据统计,全市共有梧州市博物馆等11家专业文博收藏单位,以及梧州学院等11家非专业文博收藏单位。
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及分布。普查期间,我市共上报可移动文物(含标本化石类文物)17343件/套,完成收藏文物的100%,其中上报图书古籍类2955件/套,占上报文物总数的17%。上报文物中,一级文物16件/套,占可移动文物总数的0.09%;二级文物395件/套,占总数的2.28%;三级文物3406件/套,占总数的19.64%;一般文物8763件/套,占总数的50.53%;未定级文物4763件/套,占总数的2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