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杨淑华 通讯员 黄雁
25.3平方公里的岑溪城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146公里的供水管网,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
通过努力,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测漏组有效挽回了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的水度损失,使得水管网漏失率大幅下降。
在这个班组中,组长覃立旺的测漏技术得到了众人的认同。而这一身的本领,竟是他通过在一个个深夜里坚持练习练就的。
不征服漏点决不“收兵”
零点后,岑溪城区大部分的街道上只剩下路灯的光亮,人潮车流消散后的深夜显得格外宁静。这个时间点,大多数人已经熟睡,但对于覃立旺来说,却是练习测漏技艺的绝佳时间。
“零点过后我才出动,如果时间太早,路上行人的脚步声、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都可能影响测听,周围的环境越安静,检测的情况就会越准确。”覃立旺将时间掐得很准,不早不晚,
测漏仪、听杆、耳朵,是测漏的全部“装备”。不过,测漏仪能检测的范围为100平方米,听杆只能将范围缩小至10平方米,若要精确漏点的位置,还是得靠一双灵敏的耳朵。
刚开始从事测漏工作时,如果情况较为简单,覃立旺一般能听得出来,并探知到管道漏水的大致范围。不过,若碰到复杂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连指几个地方,挖下去都找不到漏点的情况。冬季的寒冷和漫漫长夜并不是覃立旺最大的敌人,反复寻找却找不到漏点,才最让他懊恼,他说:“眼睁睁看着水漏掉,我会心疼。”于是,2009年,覃立旺定下一个目标——练就一对“顺风耳”。从那年起,为了测漏,他成了一名“守夜人”。
深夜,覃立旺沿着地下管道的分布走向,一步三停,时不时趴下身去,耳朵紧贴地面,如雕像般一动不动。碰到难对付的漏点,覃立旺还会一连几夜都“钉”在同一个地方,不征服这些漏点决不“收兵”。在覃立旺的记忆中,为了战胜最“狡猾”的漏点,自己连续战斗了六个夜晚。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覃立旺终于练就了一身精准测漏的本领。从600毫米的粗管到25毫米的细管,从深埋地下一两米到三四米,是否漏水、漏水程度如何,覃立旺一听便知。
“测漏神探”义务服务市民
凭借着勤奋练习、总结经验,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覃立旺每年都能为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挽回损失。除了本职工作,覃立旺还义务为市民测漏。用户碰上用水度数不正常,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覃立旺,他已经成了市民公认的“测漏神探”。
“屋里所有水龙头都关死了,水表怎么还在转呢?”2013年,家住广南路的严老伯将电话打到了岑溪市水利供水公司。了解情况后,覃立旺立即拿着测漏设备赶往严老伯的家中。
严老伯所居住的楼房共有5层楼,覃立旺沿着铺设的水管,利用仪器仔细检测后,将漏水范围缩小在2楼。接着,覃立旺开始用耳朵听,以确定“漏点”。在严家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多次徘徊后,覃立旺指着卫生间内一块宽30厘米的正方形小瓷砖说道:“漏点就在这下面。”
覃立旺将瓷砖凿开后,果然看到了漏水点。水从水管漏出后,直接就排进卫生间的排水管里去了。“因为这是铁管,所以还好找些。要是碰上PE管,这种管不传导声音,情况就要复杂些,但是只要坚持听就一定能找出漏点。”覃立旺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