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朱元冬 通讯员 黄飞霞
藤县大黎镇位于梧州市的西北面,与蒙山县、贵港市平南县、来宾市金秀县相邻,是藤县最北的乡镇,朝林村就坐落在这里。
朝林村地势险峻、山高路陡,就算是年轻人走上山,有时也得喘口气。然而,交通的不便利,并没有阻挡藤县大黎镇朝林村的女村医黄锦芳到村民家中看病治疗的步伐。
去年12月22日的傍晚,天色已晚。黄锦芳在自家开设的药店里,为前来看病的村民看完病后,又马不停蹄赶去朝四组86岁孤寡老人李玉英家中,为老人家测量血压、检查身体。尽管时间匆忙,但黄锦芳在出发前,仍然一丝不苟地把医药箱擦拭干净,仔细检查箱子里各种基本药品和药具是否准备充分。在确定无误后,她才背起医药箱,带上血压测量仪出门。
不管山路有多崎岖,也不管刮风下雨,哪里有村民生病需要治疗,就要背起医药箱往哪里赶——这就是黄锦芳二十二年行医之路的真实写照。
待患者如亲人
要去到李玉英的家,需要爬上对面的一处山坡,经过几栋低矮的民房,穿过半山的一片田地,再继续往斜坡上前行。然而,这对于今年已经50岁的黄锦芳来说却并不十分吃力。“以前这里全是泥路,非常难走,现在这条路还算是好走的。”
儿子已经不在人世,媳妇又另嫁他人,加上双目模糊不清,家境惨淡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李玉英看到黄锦芳到来,甚是欢喜和欣慰。
在客堂里,黄锦芳熟练地打开血压测量仪,边询问老人最近的身体状况,边仔细包扎好老人的手臂。聚精会神地测量完血压后,黄锦芳看到指数有点高,叮嘱老人要按时吃药、注意保暖。
测量完血压,黄锦芳并不着急离开,而是来到李玉英家的厨房,看看锅里的中药煲得怎么样了。看到中药已经煲好,黄锦芳二话不说将药倒入碗里,之后又重新往锅里倒入些许清水继续煲。“真是多亏了锦芳。”不善言辞的李玉英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话。
离开李玉英家,黄锦芳又沿着山路继续走向81岁老人江耀生的家,帮老人查看病历、测量血压、叮嘱吃药。“如果不是锦芳经常上门来为我检查身体并对症下药,我的气色不会有现在那么好。”江耀生心怀感激。
看完两位老人,天色已经黯淡。黄锦芳收拾好医药箱往山下的药店走去,店里两名身体不适的村民正等着她回来看病。药店的厨房里,摆放着之前清洗过的一篮青菜,已经沥干,她却始终无暇煮食。
尽心治病获赞
不管时间多么紧迫,看病必须一丝不苟,这是黄锦芳的从医风格。祖籍平南的她,自1994年嫁到大黎镇朝林村后,便开始了从医之路。当时受到做中医的公公的影响,加上自己以前在藤县卫校读书,有医学专业的底子,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医疗救治的基本知识。
然而,村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当。“有时半夜遇到有村民生病或受伤的突发情况时,必须立即赶到现场为村民医治。”黄锦芳说。
2010年的一个雨天,一名孕妇在去往卫生院途中时,行至半路就迫不及待地要生产。情急之下,孕妇的丈夫想到了黄锦芳,于是赶紧打电话向她求助。获悉情况后,黄锦芳立即背上医药箱,冒着大雨、踏着泥泞赶赴现场。“当我去到现场的时候,孕妇已经生出婴儿,正用被子盖着,但婴儿的脐带还连着母体。”在这种紧急情况之下,黄锦芳果断剪掉脐带,并用酒精进行消毒,接着拨通了卫生院的急救电话。最终,孕妇和婴儿得以转危为安。
药店是黄锦芳为村民看病的医疗点,而她的家与药店隔着一座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看病是我的职责,无论谁的身体出现不适,我都要医治。如果遇到较严重的疾病,我也会第一时间与大黎镇卫生院联系,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像黄锦芳这样尽职尽责为村民看病医治的乡村医生,在大黎镇18个行政村就有43位。”藤县大黎镇卫生院院长胡超云说。据其介绍,村医平时除了救死扶伤外,还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他们要向村民宣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同时还要配合卫生院开展预防艾滋病、防疫、预防传染病等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这些工作对于很多年轻医生来说,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但是黄锦芳年到半百仍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为我们大黎镇的乡村医生树立了好榜样。”胡超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