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韵 通讯员 卢灯旺)日前,《梧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133万,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175万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从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发展、弘扬体育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统筹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工程、推广“体医结合”、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打造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全民健身均等化、发展本土特色健身休闲项目等方面,拓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广度与深度。
根据《计划》,全市将着力打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力争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普遍形成“15分钟健身圈”;各县(市、区)体育社会组织形成“3+N”模式,即建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若干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单项体育协会;90%以上的城市街道、8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60%以上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力争达4500人以上;组织实施“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扶贫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市265个贫困行政村全部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
健身公共服务方面,全市将采用“体医结合”模式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探索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的试点建设,加强运动健身咨询与指导的专业化建设,引导体质测评、运动康复、健康管理与咨询等服务性机构建设;鼓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此外,利用梧州独特的地貌和山水资源,发展徒步、登山、露营、自行车、龙舟等户外项目,构建“沿西江”、“纵山地”户外体育休闲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