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颖盈)1月13日,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附近有流浪人员在街边生火煮食,疑似当街“扎营”露宿。对此,梧州市救助管理站表示,秉着自愿求助、主动救助的救助原则,工作人员将向上述流浪人员给予衣物、食物援助,并积极劝导其入站避寒。
1月13日,热心市民刘女士向记者表示,有流浪人员在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附近生火煮食,还将随行物品堆置在一辆三轮车上,大有当街“扎营”露宿之意。
当天14时许,记者来到了刘女士反映的地点,看到有两名流浪人员在该路段逗留。一人盖着棉被正在装满杂物的三轮车上熟睡,另一人则把破旧杂物散乱堆放在街头,披着单薄邋遢的衣衫蜷缩在旁。
时值下午上班高峰期,这两名流浪人员的行为让过往行人纷纷为之侧目,路过市民大多躲避着他们,从旁绕过。“不知道他们什么来历,我们不太敢靠近。他们在此落脚已有一段日子了,可能看中此地有宽敞的屋檐可以遮风挡雨。”附近一家文具精品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记者走访附近商铺了解到,部分商家认为流浪人员在公共路段露宿不但不雅,还会给过往路人带来不便。
随后,记者联系了梧州市救助管理站反映上述情况。梧州市救助管理站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已有市民群众反映类似情况,工作人员上街巡查时也已主动劝导他们进入救助管理站避寒,但遭到拒绝。不仅如此,这两名流浪人员还拒绝透露他们的个人信息,不愿接受救助站提供的返乡救助。
对此,工作人员表示,秉着自愿求助、主动救助的原则,梧州市救助管理站会继续对这两名流浪人员提供衣物、食物的救援。市民若发现流浪人员需要救助的情况,可拨打工作电话(0774—5827104)与救助管理站联系。
■采访后记
对于流浪人员当街搁置个人物品、“扎营”露宿的行为,本报此前亦有过报道,比如富民防洪堤下一名流浪汉寄居堆起了“垃圾山”、文化长廊入口一名流浪汉将杂物散落一地,影响景区容貌等。流浪人员的临时安置问题似乎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救助管理站、城管、警方及社区方面均表示,对流浪人员的露宿行为主要以劝导、劝离为主;另一方面,相比进入救助管理站避寒,不少流浪人员更倾向于沿街随机露宿。
如何能既给予流浪人员及时的救助,又能向其提供更具选择性的避寒之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