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欢乐的喜悦中。2月21日,大年初十,梧州市200多名共青团员、青年,响应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1957年7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省委员会、梧州市委员会支援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号召,告别梧州的乡亲父老,乘车奔赴南宁,与抵达南宁的广西省团委下属的南宁、柳州、桂林3市1000多名支边青年会师。在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支边青年按广西省团委的分配,分组出发到百色地区辖下各县、乡、镇和城区,开展工作。我和区瑞珍等15人被分配到睦边县。准备离开睦边县下到各乡、屯时,我们15人一起到照相馆照了张相,彼此留作纪念。
笔者(后排左三)和区瑞珍(二排左一)等梧州青年15人被分配到睦边县后合影
睦边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云贵高原南缘。东南与靖西毗连,南和西南与越南的高平、河江两省接界,西北部和正北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民国时期称镇边县,1953年10月,改称睦边县。1965年2月20日,遵照毛泽东主席“还是那坡好”一句话,改称那坡县。这是全国所有2800多个县中唯一由毛主席亲自拟定名的县,在壮语中“那坡”意为“山坡上的田野”。
作为支边会计人员,我们的到来,受到当地热烈欢迎。当时,我们的任务就是协助当地的乡人民政府,开展筹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他们培训财会人员。在睦边工作的日子里,我们都经常下到基层的各乡、村屯,与那时的瑶、苗、彝等少数民族社员一起生活、工作和学习。不懂语言,就用手语沟通。饮食不习惯,就慢慢适应。我们除了搞好日常的工作外,还开展“一带一、一帮一”培训当地少数民族会计人员,要求每个支边人员带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其时,睦边的交通尚欠发达,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来,我们下乡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崎岖的山石路,高而且陡,走访一个村庄,要走上好几个小时,举着火把赶夜路对我们来说是常事。
在睦边工作的日子,最高兴的事就是举办中越联欢活动。我们所在的平孟区和越南接壤,年中每逢重大喜庆节日,都会邀请对方参加联欢活动,大家欢歌载舞,举杯祝福,增进同志加兄弟的友情,促进彼此的团结与和睦。
在睦边工作的日子,最令人难忘的事是剿匪。当时,睦边靠近越南边界的一些地区,仍残存着一些土匪,时不时来骚扰边民,烧杀抢夺。1957年2月22日,平孟区念井乡人民政府发生一起反革命叛乱,叛乱的土匪头子就是潜伏在乡人民政府的民兵队长,他带领土匪持枪冲进乡人民政府,枪杀了区、乡干部8人。那天,区瑞珍因外出开会才幸免于难。后来,解放军配合地方工作组开展清剿残匪工作,我们和解放军一起逐村逐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剿匪,肃清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革命分子。1957年9月,历时半年的剿匪工作宣告结束。
对区瑞珍来说,更难忘的是,见到了国家领导人。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1月22日下午,毛泽东及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宁市人民公园撑着雨伞,冒雨接见广西各族人民及广西军区、驻邕部队代表,共5000多人。区瑞珍作为百色地区代表之一受到了接见,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1958年11月,睦边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各乡、屯建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配备了当地的财会管理人员。我们支援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睦边的工作完满结束。在即将离开睦边的日子里,知情的乡干部、村民都依依不舍。在离别那天,乡干部和村民代表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直到我们乘坐的班车开走很远很远才回去。
岁月匆匆流逝,参加支援睦边工作转眼60年过去了。每当端起60年前我们梧州15人在百色合照的相片,感慨万千。支援睦边工作这段往事仍历历在目,仿佛当年奔走在崎岖山路的脚步声就在耳边,挥之不去。当年十七、八岁的小伙、姑娘,如今都已退休,安享晚年。但是,我们始终怀念在睦边的甘苦,想起往昔工作、生活和剿匪的那些时日,忆起共同相处两年多的同事和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