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姓,是岭南地区特有的罕见姓氏。据《中国姓氏大全》等多部资料记载,鸡姓是“佛山土著四大姓(即:鸡、田、布、老)”之一,在上海、云南也有分布。但最为集中的应该是广西的东兴市,有1000多人姓鸡,防城港市防城区、钦州、崇左等一些地方也有少许。
从“奚”到“鸡”?
“姓牛和姓马的都见过,就是没见过姓鸡的。”几十年来,东兴市东兴镇东郊社区鸡屋组的鸡贤德每次向人介绍自己时,常会听到这个回答。
鸡姓,在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横隘村较多,东郊社区的20多户鸡姓就是从那漏迁来的。此外,江平镇思勒村、东兴镇北郊社区、松柏村、马路镇等地也分布有一些。
鸡姓由来多传奇,却一直没有权威说法。记者查阅史籍、走访村民,大约找到几种:
一是“奚隹”说。东郊社区的鸡贤进听长辈说过,鸡姓的老祖宗原姓“奚”,在朝廷做官,后被人陷害,为了躲避仇家,将“奚”加了一个“隹”,就变成“奚隹”,后来繁体字简化之后,就渐渐变成“鸡”。
二是“奚鸟”说,相传鸡姓老祖宗是山东人氏,古时候因逃避战乱,才跑到东兴一带。为了不让战争时结下的仇家找到,便在“奚”边加“鸟”字变成“奚鸟”。
第三种更加言之凿凿,说鸡姓高始祖叫奚廷拱,原籍山东。明朝永乐年间,为抵御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袭,朝廷在各省征集名将,奚廷拱以武举出身应征从军,后来随军转战到广西,奉命任南宁总戍。后因朝廷政权更迭,退出官场的奚廷拱带着子嗣到了迁龙寨定计庄(现南宁邕宁苏圩一带)扎根谋生,改为鸡姓。
这些说法显然殊途同归——都认同鸡姓是从“奚”姓演变而来。
酸甜苦辣
无论姓氏起源如何,“鸡”姓总是给它的后代带来各种酸甜苦辣。
“鸡姓被人开玩笑是常有的事。”鸡贤德说,逢年过节,邻居们杀鸡杀鸭时,自然就对鸡姓人开起玩笑。平时还会被人戏称为“鸡佬”、“鸡头”等,听起来相当不雅。
鸡姓好不好起名字?“并没有觉得很难。”鸡贤进说,按照村里的传统,长辈会根据小孩的生辰八字,挑选一个合适的字。此外,鸡姓老祖宗还按辈分排了名,在他这一辈是“贤”,下一辈是“永”。说到此事,鸡贤进有点遗憾——再往后的年轻人就没有按辈分起名了,喜欢什么字就用什么字。
鸡姓族人的家庭观念相当重。每年清明节前,鸡姓族人都会集中到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到一座叫“圆蹄牛”的山上祭祖,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人,非常热闹。鸡贤德说,住在防城港的鸡姓人大多都是壮族,每年三月三,也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
改回本姓?
但还是有不少人无法忍受鸡姓带来的不便。
家住东兴市马路镇的奚永福说,他小时候姓鸡,鸡姓在该镇不多,他所在的村子仅有几户。读书时,他经常被班里同学和村里小伙伴戏称为“小鸡”,有时心里真不好受。后来,奚永福的家人将户口簿上的鸡姓全部改为了奚姓,包括堂叔等几家人。
鸡贤进所住的东郊社区,这几年也有几户改了奚姓。他坦言,约10年前,那漏村有不少鸡姓的人改成奚姓,自己也想改,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改成。
姓鸡的人越来越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东兴市把鸡姓改为奚姓的,约占整个鸡姓家族的1/3,主要原因是外出求学、工作后觉得姓氏不雅。而早在10多年前,这个危机感就在广东出现——号称“佛山土著四大姓”之一的鸡姓,在当地已寥寥无几。据2005年《羊城晚报》报道,当年佛山“鸡”姓仅存年过古稀的“鸡二妹”和已近花甲的“鸡美英”两姐妹,这个稀有姓氏将在当地失传。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广西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如今没必要改了。”鸡贤进说,如今信息发达,姓名与一些资料档案密切关联,如身份证、户口簿、新农合、银行卡、手机卡等,如果要逐个改动,很不方便,所以有一部分鸡姓人不再打算改姓。
鸡贤德也告诉记者,鸡姓也在百家姓中。如果大家都改姓,鸡姓将会越来越少,“这也是我不愿改姓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