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石宁
“这地界分得不公,我家分少了,我不服。”大年初七,春节假期上班第一日,长洲区长洲镇长地村的黎家人早早就来到长洲区长洲镇司法所反映诉求。
新年本该欢喜过节,尺寸地看似是“小矛盾”,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引发大事件。长洲镇司法所所长管柱兰接到这一“棘手活”后,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决定马上下村了解情况。
“管所,你上次的手伤好了吗,又准备开摩托下乡?”“不碍事,去晚了可能要出问题的。”2月7日一早,管柱兰带上相关法律文书,跨上摩托车便下乡去了。弯弯曲曲的乡村小径十分考验驾驶员的“车技”,管柱兰驾轻就熟,从事基层法律工作多年来,她就是靠着这辆摩托车,为乡亲建起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流动法律工作室”。
管柱兰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员处理纠纷最重要的是公平,而公平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事实。”她没有急着约谈有争议双方,而是找来了村民小组长了解情况。涉及纠纷的两家主要因地界问题产生了争议,按照原始记录,该村民小组按照一米为三尺的标准分配土地,而黎家主张一米应当为3.33尺,因此认为分给自己的地少了。
“我们小组都是用这个标准,前后量了两三次他都有意见。”“明明一米就是3.33尺,就是少给我们分地了。”双方言谈中火药味渐浓,眼看着就要吵起来。管柱兰赶紧制止:“都别着急,新年以和为贵,让我们拿上尺子和证件到现场量一量。”
管柱兰来到田间拿着尺来回量了几次,对照标准分别给两家人一起厘清边界。看着两家人心平气和接受了调解,她跺跺脚下泥土,欣然返程。
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成为威胁社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管柱兰告诉记者,今年大年二十八,有两家人因口角而发生争执差点打起来,幸得及时处理,才没有使矛盾激化。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管柱兰及广大调解员的共同目标。今年春节期间,仅长洲镇就有50多件纠纷,这些纠纷经过人民调解员进村入户调解,都得到了及时解决,维护了节日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市已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091个,有专职人民调解员51人,调解领域涉及医疗、保险、交通事故等方面,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