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员陈安杰正在动物园的厨房里为动物们准备餐点。
西江都市报记者 吴艳虹 文并摄
他们既是“保姆”,又是“医生”;既是“爹妈”,又是“朋友”;他们每天要“伺候”300只动物吃喝拉撒,来不得半点马虎。
没错,他们就是动物园里的饲养员。饲养员的工作辛苦且责任重大——看着动物们在自己的悉心喂养下,一天天变得更壮更结实,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而看到动物们吃不香、睡不着,他们又担心不已。他们不仅要懂得烹饪动物们爱吃的美食,还要懂得对动物的身体情况“察言观色”。
2月9日一大早,梧州市动物园的饲养员陈安杰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让动物们准时吃上早饭,他又洗又切,还要一边煮饲料一边分类。
陈安杰当动物饲养员已经37年,算得上梧州市动物园饲养员中的“元老”级人物。包括陈安杰在内,园里现在一共有9名饲养员,他们要负责动物日常饲养管理,包括清洁笼舍、安全巡查、准备食物等。
梧州市动物园内圈养着约60种动物,包括猛兽类、飞禽类、水禽类、灵长类等共300只。每一种动物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的爱吃肉、有的爱吃素,有的吃熟食、有的爱吃生。
“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是圈养的,不像生存在野外的动物那样,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食物种类也比野外少,所以我们每天都得准备各种各样的肉类、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能量、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这些营养的供给,目的就是让动物们饮食均衡。”陈安杰说。
厨房里,热气腾腾的饭锅里有两层蒸糕,蒸糕中间是胡萝卜和鸡蛋。“这是特地为猴子准备的,由豆粕和饲料混合蒸制而成,灵长类动物喜欢吃甜食、熟食,所以在糕里放点糖。这一大锅食物是专门为二区的猴子们准备的,另外还有饲养员为猴子们准备花生、南瓜等瓜果,供它们啃食。”陈安杰说。
“而像黑山羊、骆驼、梅花鹿这类草食动物,口味则偏咸,要在食物中加点盐;老虎这一类猛兽爱吃生肉,肉要切成大块大块的,先用盐腌制。我感觉,动物的食物结构比人类还复杂,准备它们的食物比在家做饭做菜还要累,但看到它们每天状态不错,累点也值得。”陈安杰笑着说。
相比陈安杰,饲养员吴美玲则资历稍浅,她在这里当饲养员只有两年。
吴美玲告诉记者,她每天上班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安全巡查,观察动物是否有异常,但她觉得这比为动物们准备餐点还要难。
吴美玲负责巡查动物二区,那里有河马、黑山羊、梅花鹿等动物。当天早上,她一上班就开始对河马进行观察,当时在活动场的只有河马爸爸,小河马和妈妈还在内室里睡觉。她对着河马爸爸喊了几声,河马爸爸扭过头来看了看她。“呼叫有反应,活动场有一坨河马的大便,已经干结了,水里的大便也浮了起来,这说明河马昨天的食物搭配得比较好,如果沉在水底则证明有问题。”吴美玲边检查边把情况记下来。
此外,动物是否生病、死亡,或者是否处于繁殖期,笼舍是否损坏等,也是饲养员巡查中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饲养员属于危险职业,特别当动物处于发情期时,一般性格暴躁,活动量大,容易做出攻击行为,饲养员被抓伤、咬伤、踢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在工作时精神要高度集中,既要提防它们,又要照顾好它们。虽然有时候感觉挺矛盾的,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工作做好,让动物们能以好的面貌和状态呈现给市民游客。”吴美玲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