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纪荣兰 通讯员 欧新卿
3月3日早上,大学社区辖区内的五户贫困家庭品尝到了一盒盒热气腾腾的炒粉,这是梧州市第一中学联合大学社区给他们送去的爱心早餐。而这份爱心早餐还将持续下去,以后的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大学社区的五户贫困家庭将长期收到由梧州第一中学“爱心早餐”服务队送过来的早餐。
步行,将新鲜早餐送到居民家中
3月3日当天是大学社区联合梧州市第一中学开展爱心送早餐活动的第一天。早上7时许,大学社区的工作人员和梧州市第一中学的师生们,便提着学校饭堂新鲜出炉的爱心早餐前往辖区内的五户困难家庭家中。
为了让受助居民与服务队的成员尽快熟络起来,梧州一中的麦汉钊、何麒心同学在社区工作人员杨登攀的带领下,步行来到困难户王哲如的家里。居民王哲如是一名肢残人士,日常生活全靠丈夫吴老伯照顾,但丈夫还需要照顾在别处居住的90多岁的老母亲。因此,吴老伯每天忙得连煮早餐的时间也没有。如今,学生们将早餐送到家中,吴老伯高兴地说:“谢谢社区及学校的帮忙,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大学社区的工作人员凌梅带领着赖奕龙、李静同学拿着爱心早餐,步行来到另一户困难家庭家里。居民覃战强是多重残疾人,生活非常困难。捧着学生们送来的早餐,覃战强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都不注重吃早餐,导致肠胃不太好。今后,我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坚持,“送早餐”活动已持续22年
虽然这是大学社区的困难居民第一次享受到免费的爱心早餐,但是其实梧州市富民社区、傍山社区的不少困难居民都曾经得到“爱心早餐”服务队的帮助。原来,从1996年起,由梧州一中高中部部分学生组成的“爱心早餐”服务队就已经建立起来,送早餐的活动迄今已坚持了22年。
为了寻找合适的帮助对象,梧州一中的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帮助下,了解辖区困难户、孤寡老人的大概情况,确定接受爱心早餐的对象。然后,由学校安排高二年级的两个学生作为一组,轮流值日,给困难家庭送早餐。
从周一到周五早上,“爱心早餐”服务队的队员都会准时来到学校饭堂领取爱心早餐。在准备早餐方面,学校也花了不少心思,早餐的款式“一周不重样”。此外,考虑到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爱心早餐主要以糕点和肉粥为主。
“我们不光给困难居民送早餐,还和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家务。”一中学生赖奕龙坚信,付出爱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