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爱心志愿者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2017-03-06 14:55   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志愿者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市文明办供图)

青年志愿者为第十三届梧州宝石节参会宾客提供热情服务。(团市委供图)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志愿服务的热情,如同炽热的火焰,持续释放出向上向善的力量,照亮文明,温暖人心,让这座城市变得暖意融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之中,一支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城里乡间,已然成为山城的亮丽风景线。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愈加美好,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市志愿服务迈入常态化发展。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的主流价值观进一步成为共识,进而形成共举,志愿服务日益成为我市的新风尚,崇德向善已广泛融入民众的生活之中。

    拓宽志愿者队伍组织网络

    居住在奥奇丽路的高龄老人梁健仪,尽管有一个女儿在桂林工作,却很少回来,常年的独居生活让老人总是心情低落。得知老人情况后,社区的“双报到”党员何树兰、肖莹和刘欣多次上门与老人谈谈心、拉家常,到户外散散心。在党员义工的陪伴下,老人逐渐敞开心扉,每每党员义工上门探望,梁奶奶都非常开心,期待着他们下次的到来。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自开展“千个支部万名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以下简称“双报到”活动)以来,广大“双报到”单位党组织精心组织,帮助社区办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点赞和欢迎。各机关在职党员义工带着责任与感情,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12000多名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各报到单位及党员累计落实公共需求项目近3000项,落实家庭帮扶项目5000多项,落实个人心愿20000多个,开展各类主题服务活动1730多场次。

    “双报到”的党员义工队伍是我市党员义工组织中的一个典型。如今,我市党员义工队伍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形成党员义工服务全覆盖。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部门,成立党员义工服务总联盟,全市7个县(市、区)、23个市直部门党(工)委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在各街道成立党员义工服务中心,在各基层单位(村、社区)设立党员义工服务站和服务分队,组建“党员义工联盟”,充分发挥全市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的作用,构建上下联动、条线统筹、条块结合、覆盖广泛的党员义工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注册党员义工15000多人,全市每年开展各类义务服务活动3000次以上,参与的党员义工达30万人次以上。

    青年志愿者队伍同样发挥出敢于担当的青春正能量。始于1993年的梧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多年发展,于200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志愿者协会”,并于2012年更名为“梧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公开社会招募、单位组织集体报名等途径,逐步建立志愿者队伍。目前,建立了以梧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核心,高等院校、中职中学、7个县(市、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枢纽,437个志愿者组织为依托的志愿服务网络。截至去年,全市共有青年志愿者13.5万人,已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达164万小时。

    此外,作为长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伸,我市围绕志愿服务工作成立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宣传部设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协调科,在市文明办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各县(市、区)和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志愿服务支队,各级文明单位分别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工作站点,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

    同时,按照服务内容和参与的人员不同,组建了各类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队伍,包括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助残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专、兼职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伍构成由较为单一的青年志愿者,延伸到社会各个年龄段、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我市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正蓬勃发展。

    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志愿者文明的形象示范、亲和耐心的善举、热情服务的美德,促使志愿服务理念日益广泛普及,让更多的市民内心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更使得我市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富新社区,不少居民属于中低层收入家庭,工作繁忙,无暇辅导孩子,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孩子们只能在街道内玩耍嬉戏。留意到这一情况,曾担任该社区副主任的骆思宁总想着照料一下这些孩子。2011年,骆思宁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组织志愿者到辖区内为孩子义务补课,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家长安心工作,减少家庭经济支出,也让孩子获得了免费的作业辅导。“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希望能够尽自己能力帮助和关爱有困难的人们。”而让骆思宁感到高兴的是,在她的带动和鼓舞下,越来越多居民群众加入到服务社区的志愿工作中,如今更有了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

    在大塘街道办事处丰业社区,同样有着一支支热心的志愿服务队,遍及助困、助老、助残、法律宣讲、文艺表演、环保卫士等方方面面。社区的退休老党员梁秋就是志愿巡逻队的一员,每天巡逻队安排两个小组,分时段对辖区的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现象进行劝导并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可疑人、事、物进行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并做好相关维稳工作。“我们志愿巡逻队有30多人,由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辖区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居民组成,大家都有一种共识,就是为社区建设齐出力。”

    而在网络世界,同样不乏志愿者的身影。网络的普及,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实践和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的队伍之中。同时,由于具备触角多、传播广、覆盖面大等特点,自媒体在社会公益、爱心救助平台上正发挥其不容低估的力量。梧州公益群、苍梧微星群、长洲义工团、爱心之家……多个公益群体正通过网络集结,对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创新式的诠释。

    2015年,一则“八旬老人蜗居桂江孤苦无依”的朋友圈在梧州本地被不断转发传递,后通过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这位老人获得了身份证明及其他帮扶,而最初在朋友圈发布这一消息的,就是梧州公益群的成员。成立于2005年的梧州公益群主要以助学帮扶为主,如今已有成员370多人。据该群群主阿杉介绍,公益群通过网站、QQ群等方式,发布活动通知,先后参与了各种敬老、助学助残、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选择使用QQ群这一平台,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这也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力量,同时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义工组织管理的运行模式,“多年下来,公益群得到了传播,群成员遍布各行各业,网络的广泛覆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搜集帮扶对象,也使得救助效果更到位。”

    在我市众多的志愿者行列中,还有一支由职业女性自发创立的玫瑰公益协会,2016年初,该协会通过梧州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成为我市第一个合法的公益组织。“我们的本意,是想尽己所能,资助贫困学校和帮助困难儿童。”玫瑰公益协会会长张解围介绍,从2014年初成立只有5人的团体,发展至今协会已有50多个成员。协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慈善晚宴,筹集善款,每月举办一次公益活动,并与梧州市红十字会共同监管,确保每一笔善款落到实处,至今已先后帮助藤县藤州镇平政小学、岑溪市平坡小学等十多所乡村小学改善教学环境,帮扶数十位贫困儿童。

    玫瑰公益协会是梧州市红十字会组织、联系下的其中一个志愿者队伍,经多年发展,如今市红十字会已联系组建了多支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志愿者队伍,持续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如广西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梧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以及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无偿献血等志愿者人员队伍,在各个领域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