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红加绿”开发特色旅游
龙圩区结合乡村建设修复保护广平桄调诰农会旧址
2017-03-20 12:26   梧州日报   记者 曾燕 通讯员 蔡远宁

3月16日,在龙圩区广平镇调村,经过部分修缮的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旧址已初步恢复原貌。曾燕 摄

    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燕 通讯员 蔡远宁)龙圩区广平镇调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的村落,1926年大革命时期,由广平镇桄榔、调村和诰村三个自然村农民联合发起的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就设立于此,且旧址保存较为完整。不过,由于位置僻远,这个富有革命文化资源和优越自然条件的村落鲜为人知。

    3日16日上午,记者一走进调村便被村里大大小小的鱼塘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成片竹林所吸引。远远望去,农家小屋倒映在房前的鱼塘中,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当地村民介绍,原前村里大大小小的鱼塘有60多口,由于历史变迁和人口增长,现存近30口。村里众多的鱼塘中,有一口名为“农会大塘”,就是为了纪念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成立而命名——这是大革命时期桂东南第一个农民运动协会。

    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旧址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青砖木梁瓦面结构民居,占地数百平方米,整体结构仍较为完整,只是长期无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据村民介绍,该座房屋建于清末,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更好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去年龙圩区筹集30多万元对旧址进行全面修缮,目前尚未完工。

    此外,调村现存完整的古屋还有6座,建成时间最长的有400多年,最短的也有200多年以上。“我们已聘请广西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对调村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规划,目前处于设计阶段。”龙圩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介绍,龙圩区规划依托调村的自然景观和古树、古鱼塘、古屋、农会旧址、抗战老兵等文化资源,以“红加绿”模式发展旅游业,当地群众还捐款10万元支持相关工作开展。

    去年以来,调村争取各方支持,结合龙圩区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点,共投入近150万元硬化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和完善公共文化场地等,动员147户贫困户种植370亩富硒水稻,鼓励村民发展百香果、莪术种植和养蜂等产业,发动145户贫困户参加小额信贷委托经营。“这两年种植莪术每年收入增加近2万元。”村民罗庆军说。得益于乡村建设和产业扶贫开发,如今调村的屋子修缮了、道路平坦了、绿化增多了,村民们期待发展红色旅游能带来新的增收渠道。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