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1980年《梧州日报》复刊,当年面向社会征集报头,廖寿龙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他所书写的“梧州日报”四个字脱颖而出中选。廖寿龙喜欢研究书法,他是《梧州日报》报头的题字人,也是《梧州日报》的荣誉读者——
墨海砚池欣作伴
2017-03-26 18:23   梧州日报   记者 全淦枚

廖寿龙一生挚爱书画,退休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晨起练字。

廖寿龙的书法作品。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全淦枚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1980年,《梧州日报》复刊,面向社会征集报头,廖寿龙所书写的“梧州日报”四个字脱颖而出。此后,《梧州日报》的报头不曾变更过,廖寿龙题写报头,广受行家赞赏,与《梧州日报》读者天天见面。 “廖老为人低调,谦虚友善,书法与众不同、自有格调。”这是与廖寿龙相识相交的人给他的评价。

    今年四月,《梧州日报》迎来复刊37年的历史发展节点,而为我们题写报头的廖寿龙,这位终身热爱诗书画的老先生,已于2016年8月仙逝。不过,他和《梧州日报》的故事还在延续。

    1/ 临池不辍

    廖寿龙仙逝之时已近期颐,时为我市书坛上最为年长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朋友说起他时,必提到他的字。廖老的人与字融为一体,深深印刻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与廖老相交的人都了解廖老年轻时便在书法艺术上造诣不浅。那些青葱岁月,医务工作虽繁忙,但廖老总会利用工作之余去练字,他认为用毛笔写处方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练字。

    在市档案局工作的何敏汉,2008年时认识了廖老。在他的记忆中,廖老微胖墩厚,神情安详,字如其人。同样热爱书法的何敏汉,后来多次到廖老家造访,求教书艺,并请他为梧州市档案局(馆)出版的《印证兰台》一书题写书名。

    在何敏汉眼中,廖老是一名医药卫生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个诗书画爱好者,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舞文弄墨,廖老孩童时期便为乡梓挥写春联。2013年,何敏汉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廖老事迹的文章。“廖寿龙先生年轻时便热爱书法,也写得比较好,不但为乡亲写字,在写处方的时候也用毛笔写。”回忆起与廖老的相识相交的那段时光,何敏汉为廖老年少便深耕砚田而感叹。

    廖老给他的朋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每天临池不辍,书画室满是笔砚,且笔墨用得快,每天都有新作品。在廖老的儿子廖伟心中,父亲一生挚爱书画,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练字写文章,退休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晨起练字。“父亲晚年的生活是与书画相伴,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沉迷在书画世界中,还会和市老年书法协会的朋友们一起练字、研究书画艺术,并且喜欢义务帮人写字。他的字虽然受到大家的喜欢却从来不售卖,而是把自己的字免费赠送给大家,也常常参加义务写字的活动。”廖伟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廖老总是笔不离手,一直在练字,写诗词,隶书写得尤其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筱本回忆起廖寿龙感叹地说,有一次他在卫生系统的书法比赛中担任评委,当时廖寿龙的书法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廖老和他的朋友对传统文化很是热爱,平常会相互到各自的家里去练字、交流。”

    廖寿龙一生追求书画艺术,每天临池不辍,刻苦钻研。“廖老医、诗、书、画皆能。他的书斋云峰书画阁里,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以及名家和友人赠送给他的作品,可谓满屋的翰墨书香。”何敏汉回忆道,在我市举办的书法活动里,人们经常看到廖老和他自成一格的作品,他也乐于与友人分享习字的喜悦,言谈之中,总能感受到他的低调、谦逊与友善。

    何敏汉说,上世纪80年代,梧州曾筹办老年大学,廖老义不容辞地担任老师,还为此专门编写书法方面的教材。

    2/ “字”成一家

    廖寿龙的字以行草和隶书见长,他也尤为喜爱这两种书法。廖伟说,父亲钟爱毛体,年轻时便时常临摹毛体,他的毛体飘逸遒劲,而隶书则平稳,伸张有度,有张力,有内涵,亦不乏精秀。

    廖老曾告诉何敏汉,书法是一种陶冶心灵、练气养气的柔性运动,对于体能和心智的锻炼都有帮助,既能修身养性,又可以使身心清爽愉快。在何敏汉记忆中,廖老虽不是书画科班出身,却一直勤学苦练,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他真行草隶篆皆能,尤其擅长隶书和行书。”何敏汉表示,廖老的隶书学汉曹,稳重大方,字法规范,笔致婉转圆通墩厚。行草则学毛泽东,刚劲有力,章法得体,颇得毛体之神韵。廖老常说,学书法初学要临帖,但学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出帖,形成自己的风格。

    廖伟说,父亲的字像他的为人一样影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晚年的廖老曾教过他的保姆练字,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保姆,而这个来自农村的保姆在他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书法,并收藏了他的书法作品。胸襟开阔的廖寿龙,热爱与友人交流分享心得,即使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若有朋友上门,他也会热情招呼大家,为喜欢书法的人写字并赠送作品。而廖寿龙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反映在他对书法的执著追求上,他喜欢看到大家喜欢传统文化,很乐意提携后起之秀,跟后辈交朋友并相互交换字,并收藏后辈的作品,以此鼓励众人。

    沉醉于笔墨丹青的廖寿龙,即使自己的字受到众人赞赏,却也从来不会自我称赞,他总是说,“只是学习罢了。”2003年,廖寿龙在朋友的帮助下出了一本《诗集》。这本《诗集》不厚,只有28页,里面收集的是他多年来写的诗词以及书法作品,作品多采用白描、口语、山歌、童谣的形式,内容既有描写他的日常生活也有他对书法艺术的感想,表达的是他的感受与心声,是他个人性情的写照。在开篇序,他写道“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又是一个诗、书、画、印的爱好者……虽属舞文弄墨,亦老有所乐之一法也。”字里行间,他对诗书的热爱跃然纸面。

    “书坛务乐不图名,陶冶身心塑性灵。墨海砚池欣作伴,高峰峭道苦攀行。银钩铁画谈何易,凤舞龙飞笑不成。挥洒淋漓抒我体,他山之石有先生。”这是廖老写于1991年的诗词作品《学书自咏》,表达了廖老对书法纯粹的心灵追求,以及追求更高境界的心志。另一篇《自咏》则写着:“矢志从医五十年,更将翰墨写云笺。经霜夕照须眉白,两袖清风砚作田。”诸如此类表明廖老心性的自咏作品,《诗集》中收藏了不少。

    廖老的一生正如他诗中所写“余生愿作砚田客,墨池朱管度春秋。”

    3/ 结缘《梧州日报》

    廖寿龙喜欢书法,他还喜欢看报,从年轻的时候便坚持每天看报,从不中断,即使卧床,也要保姆为他读报。他是《梧州日报》报头的题字人,也是《梧州日报》的荣誉读者,他与《梧州日报》有着不了缘分。

    1980年,《梧州日报》复刊,当时在市委宣传部新闻写作科任职的黄欢负责复刊相关事宜。他说,当年领导决定改变由市领导为报纸题写报名的传统,面向广大老百姓征集报头。他当时经常翻阅廖寿龙写的一本关于中华医药的刊物,从中看到了廖寿龙的字并被吸引。虽然当时与廖寿龙并不相识,但黄欢找到廖寿龙,并动员他参加《梧州日报》复刊报头的竞写。

    “当我找到廖寿龙跟他说明来意时,他马上谦虚地回答‘不行的,我不行的’。”黄欢回忆说,廖寿龙很谦逊,并没有马上答应,但他并没有放弃,而不断鼓励廖寿龙。“不用担心,你可以尝试一下。”在再三的鼓励下,廖寿龙答应参加竞写。“评选报头那一天,廖寿龙的作品与所有参加竞选的作品被放在一起挑选,最后大家都被廖寿龙的作品所吸引,选中了他的字。”黄欢说,当初大家都不知道所选的字是廖寿龙写的,也不知道他的字这么好,但自从看到《梧州日报》报头这几个字后,大家都为作品精湛的书法惊叹,被他的字所折服。“每次大家称赞他时,廖寿龙都只是谦虚地微笑一下,并不会炫耀自己。”黄欢说。

    “廖寿龙比我们这一辈的人,年纪大一两轮,是我们的前辈。”林筱本说,廖寿龙的字大小错落,很有特点。“梧州日报”这四个字,“梧”和“报”字大,“州”和“日”则字小,大小不一,排列起来却很好看,很有风格。何敏汉认为,廖寿龙所写的《梧州日报》的报头,笔画遒劲有力,功力深厚,得毛体之神韵,符合审美。

    廖寿龙一生热爱书法,创作了无数的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他题写的“梧州日报”四个字受到行家的赞赏,与《梧州日报》的读者天天见面。如今,廖寿龙已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仍留在亲朋好友的心中,他为人友善与低调、谦逊的品质,及其对书法艺术的纯粹追求的精神,依然影响着后人。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