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系统不断完善,市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期许也在不断变化
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更接地气
2017-04-10 17:22   西江都市报   记者 李玉莹

    西江都市报记者 李玉莹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从近期先后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首届志愿服务公益展示交流会等活动可以看到,各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增多,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也逐渐拓宽。

    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系统不断完善,梧州市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期许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让志愿服务事业开出灿烂之花,愈发受到我市社会各界关注。

梧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大队在商场内开展急救夜学堂活动。(资料图)李玉莹/摄

    打造专业队伍完善服务内容

    “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这是许多志愿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想要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仅仅靠志愿者付出热情和时间还不够,更需要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术。

    梧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大队是一个致力在群众中推广自救互救技巧的志愿服务组织。该志愿服务大队培训老师李青说,如果志愿者的急救措施不到位、不规范,可能会对受助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大队的志愿者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才能为市民提供急救知识传授和急救体验指导。“志愿者只有自己掌握知识,发挥专业力量,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李青说。

    梧州市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同样也是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队伍,承担灾难及突发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救援和疏导,开展心理康复培训等志愿服务工作。在该心理救援队总顾问梁洁华看来,“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性除了专业人才储备外,设定志愿服务的专业方向也很重要。应该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让志愿者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事实上,专业的志愿服务,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市民,也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如今,不少志愿服务组织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不断拓宽志愿者的招募形式和范围。

    梧州市博物馆开展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已经有两年时间。据该馆陈列宣教部的讲解员温玉姬介绍,过去,博物馆仅招募7岁至12岁的小朋友作为小小讲解员。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不少普通市民也希望可以加入讲解员行列,一来可以锻炼自己,二来通过这样的机会去了解博物馆文化。于是,今年,市博物馆将招募志愿者讲解员的年龄段拓宽为7岁至50岁,并计划通过走进校园、网上招募等方式,招募更多热爱博物馆文化、有表达欲望和能力的志愿者,共同将本土文化进行推广。

“萌狮行动”公益项目团队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活动。(资料图)罗成飞/摄

    创新筹资方式解决成本难题

    以往,人们总认为志愿服务是尽义务献爱心,不与资金问题挂钩。实际上,尽管志愿者不计报酬,但志愿服务是有成本的,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运作、志愿活动的开展,或多或少会产生费用,因此,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关乎志愿服务组织能否长久发展下去。

    成立13年的梧州市公益群,作为一个“元老级”的义工组织,在资金问题的解决方式上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梧州市公益群的创始人之一刘先生介绍,该公益群成立初期,为避免每次活动都要筹资,组织者曾提出以群内成员每人每年上交10元会费的形式作为固定帮扶资金。随着该公益群成员慢慢增多,开始有人对这种筹资形式提出质疑。随后,该公益群在意识到此种筹资方式不妥后,主动将会费退还,并于2007年采取成立专项“基金会”的形式,解决活动资金问题。

    目前,梧州市公益群成立了扶老助残、助学帮教等10多个帮扶小组,每个帮扶小组均设立单独的资金账户,由组员固定交钱,作为每个小组的帮扶基金。此外,该公益群还利用平时活动的尾款和个别成员多交的钱,设立公益基金,遇到某项帮扶行动需要大笔支出或某个帮扶组帮扶资金超出预算等情况时,这笔基金将作为应急资金使用。为确保每笔款项落到实处,该公益群设立会计、出纳等岗位,对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并进行实名制登记,将每笔款项的流向及时向成员进行公布。

    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形式不但能确保成员自捐款项一分一毫都投入到公益行动中,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风险。由于群成员的生活水平不一,考虑到让志愿者既出力又出钱,容易影响一些人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因此,梧州市公益群并不要求每位成员都必须参与自捐。

    记者了解到,除了梧州市公益群,设立“基金会”也逐渐成为本地一些志愿队伍筹资的一种新探索。如梧州日报社计划与梧州市红十字会携手在梧州零距离网设立爱心直通车基金会,面向广大网友和单位组织筹集资金,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

    除了强化内部管理,成立专项基金会,充分利用自筹资金外,部分志愿服务组织还通过打造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以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吸引资金投入。

    梧州学院在2015年成立公益创业项目“萌狮行动”,通过舞狮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在让更多的儿童可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结合舞狮文创产品和舞狮文化旅游线路开发,形成“传统舞狮文化+公益+文化创意+旅游+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据该公益项目负责人罗成飞介绍,该项目依托高校,初创期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资金支持。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产品开发所需的经费问题,项目组计划通过众筹和融资等方式解决。

    取得“合法身份”促进有序发展

    记者在梧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市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共有1400多个,但是志愿服务组织不足10个,包括玫瑰公益协会、禁毒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社会服务中心等。除此之外,本市还有许多开展志愿服务的民间组织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这就意味着,它们仍未取得“合法身份”。

    据梧州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科长张耀辉介绍,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登记注册后,意味着社会组织具备完备的法人资格,可以开设独立银行账户,接受社会捐赠,可以刻制公章,申领正规发票等。“我们还会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并根据社会组织的业务能力、开展业务的情况等进行年审,评估其是否具备资质。如果不按章程操作,将限令整改。”

    为了团队的长远发展,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都想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靠拢,但缺乏资金、缺乏专职人员管理等问题使得它们被挡在门槛之外。不过,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张耀辉表示,按照以前的规定,社会组织若想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必须首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然而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因此,大部分民间组织想取得正式资质困难重重。为改善这一现状,2013年,梧州市民政部门降低门槛,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在依法登记的基础上,民政部门将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依法监管。

    今年梧州市还计划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社会服务类、公益组织类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指导其成立办公场所、培育专职人才、完善规章制度等,使其合法化、规范化,促进社会组织活动公开透明,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节后祭扫小高峰市区各墓园接待市民约3.8万人
施工不慎损坏水管 三龙大道众小区停水十几小时
多部门联合整治拆除新兴市场违建物
气温逐渐升高 初夏特色饮品提前迎旺季
我市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逐步开展
梧州市经典诗词朗诵欣赏会走进金叶社区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