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一方面致力于村里基础设施的“强筋健骨”,另一方面注重带领村民发展产业项目,边远山村涌现了一批种养大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摩托书记”的发展观
2017-04-16 13:26   梧州日报   庞广蛟

林作斌(左一)考察村里的瀑布群,计划开发乡村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庞广蛟 文/摄

    3月26日,岑溪市梨木镇里汉村贫困村第一书记林作斌在村民的帮助下,手脚并用攀着藤蔓,下到长满棘刺、树木阴翳蔽日的一处山崖,发现那里别有洞天,这里竟然隐藏着落差四五十米、分三级奔泻而下的瀑布,他被村人也未发现的壮美景色迷住了。

    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之处,林作斌他被这里的景色征服了,他打算招商引资开发乡村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村民做实事。

    基础建设“强筋健骨”

    2015年10月,林作斌从岑溪林业局被派驻到贫困村里汉任第一书记。小车在盘山公路上行进,途中与一辆货车“狭路相逢”,只有3.5米宽的路面让他们犯了难,右面是山崖,左边是泥坎,经过近20分钟的左挪右移,车辆才艰难通过。这条路曾是该镇村道硬化第一路,但限于当时条件,不够宽的路面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他第一时间向村干部表示,两年任期内一定要争取资金将长6公里的里汉公路路面拓宽并硬化至4.5米。而今,他许下的愿望越来越近了,交通部门已经对该路进行拓宽测设并将在今年5月份投资100万元建设资金。

    与广东罗定加益镇交界的里汉村位于梨木镇的西南面,是梨木镇最边远山区之一,群众居住分散,分云蓬、里汉上片、里汉下片、青蛤等四大片,有33个村民小组818户3285人,精准扶贫识别出91户贫困户358人。

    四大片的公路狭窄且互不相连、村组道路硬化率低是该村的实情。由于路窄且难掉头,林作斌驻村以来只是报到时坐小车去,其他时间都是开着摩托车,群众送他个“摩托书记”称号。

    为了攻克路不通、路难走的发展瓶颈,林作斌多方奔走,成果明显。去年,林作斌为村里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硬化了村组道路8公里。如今,一条条水泥路依山而建,连接着错落有致的楼房,显得格外安静美观。村民陈伟昌说,村道硬化到家门口,出行和运输农资等方便多了,村容村貌大有提升。犁田至大科组公路刚刚由群众出资将路面由原来的不到2.5米拓宽到4.5米,由于该路多半是石质,甚至有的路段连钩机也望而却步,群众发扬愚公精神和钉子精神,用人工凿和打炮眼的方式,硬是让坚硬岩石让了路。这是林作斌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拓宽道路的另一个缩影。去年,他发动群众拓宽村组道路21公里,将两个片连接起来,群众到村委办事省无需多走冤枉路。

    林作斌表示,一句“摩托书记”称谓,时刻激励着他不断提升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下一步,他打算发动群众再发力争取修通环村路,把四个片公路连接起来,路路相通,路路坦途,村民出行不再局限于摩托车。

    去年,村筹集了10万元征地以及平整土地,林作斌争取到资金60万,建设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后来,他又想方设法争取扶贫项目资金30万建设了村服务中心篮球场周边河道挡土墙。对此,当时村干部和一名镇主要领导都认为能有项目资金建好村公共服务中心就不错了,再争取30万扶贫资金建挡土墙,“简直是不可能”。林作斌没有退缩,在他的努力下,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目前公共服务中心进入装修阶段,篮球场的篮球架刚安装完毕,旁边建了挡土墙的篮球场更宽敞了,群众办事和娱乐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项目“开枝散叶”

    基础设施要与产业齐头并进,群众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愿景才能实现。基于这个认识,林作斌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上下足了功夫。

    在杨梅组和大坡组,村民欧永成和徐云正在建猪舍,他们计划养肉猪和母猪,年出栏均在150头上下。去年,林作斌发动村民新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11个,而今存栏肉猪700多头。后来,林作斌在网上了解到养鲁西黄牛是致富的好门路,他发动严军文建了养牛场一个,目前引进黄牛40多头。

    说起当初进村入户发动的情景,林作斌深有感触。群众担心规模上去容易销售出去难,怕贷款成了负债包袱,尤其是怕养猪得病。林作斌与群众明明白白“算账”,算规模养殖与小打小闹的收入经济账,以及规模养殖的效应,他鼓励群众办理小额贷款,群众渐渐地信服了这个毛头小伙,开始规模养猪并学习科学养殖技术。

    里汉是“九山半水半分天”的典型山区村,人们形容说两座山之间田的狭小,“青蛙一跃就过三块田”,确实如此,村里找不到几亩连片的田地。但村里的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气温要比镇上低几摄氏度,夏天也素来不用开风扇,林作斌认为这是种植砂糖橘和百香果的好地方。但村民割舍不了千百年来种水稻的情结,小农意识重。于是,他带领一些村民外出考察,回来后村民种植热情高涨,村里种了30多亩百香果和200亩砂糖橘,在这些村民的带动下,今年开春村里种下了200多亩百香果和200多亩砂糖橘。林作斌心里有个算盘,未来三年,村里可望新发展种植砂糖橘300亩、百香果500亩,种植规模有增长。

    一直以来,林作斌积极实施“一帮一联”工作机制,让市、镇、村干部与91户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为帮扶群众提供资金、物质、技术及致富政策和信息帮扶。去年,通过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小额信贷、产业扶贫等帮扶政策顺利完成了21户86人的脱贫任务。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