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通讯员 谢琨 贤维
白天,县城的精致宁静,让许多久居大城市的游客惊喜和迷醉,这里山色与晴空相依,青翠如洗。小青瓦、坡屋面、马头墙、白粉墙、吊阳台、木花格窗、青石墙裙……这些桂北民居的建筑元素,让远方来的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去年的烟雨蒙山,更是使得蒙山县瞬间成为网红!
入夜,湄江两侧华灯齐放,流光溢彩;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外墙上多彩霓虹,为县城的夜景增色。群众徜徉其中,或是散步,或是健身,感觉如梦如幻。
如果要问蒙山县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这座县城面貌、环境和品质的华丽转身。这些年,项目建设领舞城市发展,一个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其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让置身于街头巷尾的群众倍感自豪。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中老年养生基地”“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县城”“广西园林城市”和自治区级“森林城市”等等一系列称号,无一不显示着蒙山县这个昔日小县,已经在宜居宜业宜游的桂东南生态休闲小城的建设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出彩!
一个规划管到底
城市建设规划最怕朝令夕改,或者不按规划开展项目建设,这样很容易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整个城市面貌还会毫无特色,杂乱无章。
蒙山县委书记冼秋莲表示,蒙山县几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作为城市建设的一条“铁律”,一任接着一任干,严防规划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该县先后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以及供水、排水、燃气、绿化、照明、市政设施、环卫、节水等八个专项规划,编制了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5个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16个村庄规划。同时,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及时对县城总体规划和各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让各项规划更能体现时代特点。
在明确整个县城建筑特色为桂北民居风格后,蒙山县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查审批中,实施严格的规划审查审批制度,不仅对每一个建设项目,从用地性质到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还坚持逐级审查,严格把关,即一般建设工程,由县住建局初审并通过县政府审批后才能实施,而重点建设项目则采取专家评审,从而保证了各项规划设计的超前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项目实施后,蒙山县并没有任其发展,而是派出规划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每个小区都有专门的规划人员管理,对小区建设不定时的巡查,及时地发现并制止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行为。
正是蒙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画到底,有效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城市建设的“导航仪”和施工图,杜绝了“翻烧饼”、瞎折腾。
一项精细化管理彰显品位
城市建设容易,城市管理很难。
因为,一座城市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座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管理不好,建设得再好也只能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蒙山的县城变漂亮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青,人在画中行,路自从景中过,地面还很整洁干净。”这是许多到过蒙山县的人的最大感受。
蒙山县在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城市管理上。蒙山县县长李广勇说,“对标先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蒙山县努力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将精之又精、细之又细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到处整洁有序、体现管理。”
一方面,蒙山县以保持县城4A景区为标准,对县城城区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改造。先后对滨江公园、太平天国段历史文化园及西街段、古榕公园健身广场、西炮台公园门口广场园林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并对已建成景点、景区加强管理,实行分片区专人保洁和养护,确保我县公共绿化景观、设施整洁的持续性和完整性。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142.8公顷 ,绿地率33.6%,绿化覆盖面积163.3公顷,绿化覆盖率38.42%。
另一方面,在全市率先推行全县垃圾清运向市场购买服务模式运作,将全县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经过公开招标,统一由专业公司负责全县生活日常清运工作。县乡村办、县家园办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安装有GPS定位系统和车载摄像头的垃圾清运车作业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掌握清运车辆的具体位置。
城还是那座千年古城,水依旧是那流淌不息的湄江水,但旧貌换新颜,连续几届县委、县政府的打造,县城环境更漂亮大方了,绿化更葱郁了。
如今的蒙山县城,全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崛起,处处展现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