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在广西地震局梧州地震台,数据监测员何衍正检查伸缩仪、水管仪、地震仪等精密仪器的运行状况。 陈可夫 摄
梧州日报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晏廷皆
在风景秀丽的玫瑰湖公园,一条小道从西侧湖岸通往密林深处,梧州地震台就“藏身”在此。这里驻守着两位数据监测员,轮班监测梧州境内地震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信息。4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梧州地震台时,监测员何衍正在梳理前一天的监测数据。
4月18日2时45分,广西地震局台网值班人员收到一组从梧州发出的地震数据,立即向何衍核实信息。何衍对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后,作出初判辅助结论:岑溪市南渡镇境内发生2.2级地震,震源深度5.6公里。随即,分析结果上报到广西地震局。
何衍介绍,全球突发地震迄今仍难以预测,日常中除地壳运动外,雷雨天气、施工爆破、大坝泄洪等因素都会造成地震监测异常。地震台数据监测员通过长年累月监测环境震波的变化,收集分析各种环境地震前兆数据,为国内地震专家研究地震规律提供参考。
电脑屏幕上,杂乱无章的环境震波数据以曲线形式不间断地跃动,盯着屏幕看五分钟就令人目眩。但是,监测环境震波数据只是地震台监测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还要收集微观前兆等数据。何衍介绍,地震发生前一般会有前兆,如重力场、地下水、电磁场等物理变化。梧州地震台设在山体的防空洞内,有伸缩仪、水管仪、地震仪等精密仪器组成的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用来监测和纪录地震微观前兆信息。何衍每天清晨要及时处理前一天的数据,人工分析排除气温气压、降雨、水位升降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广西地震局提供连续、可靠的数据,其间还要检查维护设备。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对地震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何衍说。梧州地震台目前配备的高灵敏监测设备,能够精确定位100公里内的1.0级以上地震,全球5级以上地震也可以监测到。何衍介绍,市民可以前往位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梧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了解更多地震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