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辉给农村小学生上法律辅导课。
罗银妮 麦金夏/文
她,投身审判事业十余载,真心关爱少年犯成长,帮助未成年被害人走出阴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
她,以“审判好每一个案件”为信条,善用法理,准确衡平,勤政廉洁,公正办案,又被人们称为“铁肩担道义,柔情铸法魂”的“女青天”。
她,以忠于党和人民为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满载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荣誉。2015年,她荣获广西首届“最美青年卫士”称号;2016年,她又被评为广西“优秀法官”……
她,就是龙圩区人民法院党总支部书记、少年审判庭庭长、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承辉。
用爱感化迷途少年
“妈妈,我一定听您的话,听管教干部的话,争取早日释放……”2013年,少年犯小林因犯抢劫罪在管教所服刑,当他看到视频里的妈妈一身病态,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为了感化、教育和挽救小林,张承辉亲自录了一段小林妈妈病中的视频,在赴邕回访少年犯时带给了小林。
“小林,你妈妈的日子很不容易,她真的好想你……”在张承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循善诱引导下,小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痛改前非,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重塑新的美好人生。
“把少年犯当做自己的亲人,少年犯也会把自己当做亲人,要真诚地、用心地去感化失足的孩子。”张承辉说。每年,她都会与同事一起到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从“爱”出发,以“帮”入手,挽救失足少年,让他们深刻认识因年少无知犯下的错,唤醒他们的善良,积极进行改造。
“少年审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张承辉认为,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法官不应仅是“判”,而更应该用用爱感化这些迷途的心灵,用温情叩开失足少年的心扉,让失足少年迷途知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回到社会。
“她经常在忙着审理案件时,还抽出时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还真是一个闲不下来的法官。”这是张承辉身边的同事对她评价。
张承辉曾多次到辖区农村中小学讲授“我的身体我保护,我保护我的身体”等专题法制教育课,通过大量案例为女孩们分析遭受不法侵害的原因,教育女孩们自重自爱,提高自我性别认知、社会角色认知的能力,增强自我身心的保护意识。此外,张承辉积极参与妇女儿童维权活动、“七彩桥——用法治托起孩子七彩的明天”等一系列送法进校园活动,增强孩子们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带着爱心和责任,在实践中,张承辉探索总结出一套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的“五心工作法”,即以细心了解研判、以爱心教育感化、以耐心引导挽救、以真心服务帮助、以热心法制教育,工作法针对性、操作性强,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成为该院审理少年犯罪的审判指导。
舍小家顾大家的“拼命三郎”
张承辉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武警消防武警现役军官,女儿今年八岁。丈夫常年驻军外地,自己的工作又十分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女儿,夫妻俩不得不忍痛将女儿送去柳州爷爷奶奶身边照顾。女儿正是长知识的教育黄金时期,读书识字、性格教育、兴趣培养等十分重要,但作为妈妈的她全都不能亲力亲为。
记得有一次,女儿发高烧,张承辉周五下班后焦急地连夜赶往柳州探望女儿,通宵未能合眼,周日当晚又赶忙驱车几百公里回到梧州,翌日一早又一头扎进案情分析里,因为长期这样奔波劳累,她的身体状况也渐渐变差了。
说起过年过节,张承辉一家三口已经是连续3年的除夕夜都分处三地等待新年钟声。每逢年关,是刑庭最忙碌的时候,赶着开庭、结案、执行、送达,把数据全部录入电脑系统等,直到全部工作完成,全庭人员都已回家团聚,张承辉这才赶忙从梧州驱车到丈夫驻军所在地,争取与丈夫一起听新年的钟声,吃上一碗热汤圆。
大年初一,夫妻俩又再赶往柳州与女儿团聚……
秉公执法的“女青天”
“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审判好每一个案件。”一直都是张承辉始终不变的人生信条。
法治路上坎坷崎岖,充满荆棘和诱惑,法官不是工作生活在隔绝尘世的真空净土,形形色色的人中,不时有人盯上张承辉手中的司法权力。然而,她坚决顶住了各方恐吓、拒绝了各种诱惑,公正办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廉洁答卷。
她不为名贵物质所诱惑。
说起2013年审理卫某交通肇事一案,当时卫某携妻儿驾车从昆明返回广东老家,途径苍梧辖区因疲劳驾驶发生车祸,妻子重伤,在双方家属把卫某及其妻各自接回治疗的过程中产生“卫某抛弃重伤妻子”的误会。
女方家属情急之下,一纸诉状将卫某告上法庭,在传媒行业工作的其中一家属寻找媒体大肆宣传报道此事,广州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南方周末及网络媒体大量炒作,一时间卫某抛弃事故重伤妻子的谴责和怒骂铺天盖地,媒体舆论基本一边倒。
“你必须按照我们提出的要求去处理案件。”女方家属咄咄逼人。
“请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判决。”张承辉回应。一边承受着媒体舆论及女方家属带来的压力,另一边,她还要顶住卫某代理人的物质诱惑。
“张法官,我们吃顿饭聊聊天吧。”首先,卫某的代理人请吃并送“红包”,张承辉婉拒后,代理人仍锲而不舍地抛出各种“利诱”,见她使用着旧手机,提出送她一款刚上市的名牌高端智能手机,并邀其全家到香港免费旅游。这次,张承辉直接拒绝了。
她斩钉截铁地告诉代理人:“君子受财,取之有道。法官审判的立场是公正无偏私的,不会因为你提出的好处或者要求而改变。”张承辉不贪“利诱”,坚守立场,将工作重点放在原、被告双方拒绝赔偿女方医药费的问题上,反复、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最后,卫某受到了应得的刑事制裁,案件终得以公正审判,双方家人均表示服判息诉,相关媒体炒作的声音立即消失了。
“当时多方施压,张承辉只管全身心投入案情分析,还原事件真相,公正审判,很好地维护了法院的形象和声誉。”忆起当时,龙圩区人民法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梁超焜感慨。
不为高职巨款所利诱。
2012年,张承辉主办一件事故致人死亡案件,被告人区某专门从北京请来的辩护律师,为了打赢官司不断向张承辉施压:先是胁迫张承辉要遵循律师意图审理,遭到了张承辉严正拒绝;律师见一计不成便使出招数利诱,许诺给予巨额回报,同时提出能把张承辉从基层法院调到市院,张承辉回绝了;律师继而步步紧迫,向张承辉抛出更巨大的诱惑,直接许以高职高薪聘任张承辉到北京事务所当律师,她坚硬地当面拒绝,并将情况及时向组织汇报,最后依法判决该案被告人十年重刑刑罚。
“法官面前最难过的还是人情关。”张承辉坦言。
2016年秋,某机关干部童某等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案打破了龙圩新区的宁静。该案刚到张承辉手里,立马就有熟人找她请吃说情。没想到她竟也不怕得罪熟人,一口回绝。童某的律师又悄悄地对张承辉许诺,若给予轻判必定有巨款回报,她再次断然拒绝。该案最后依法认定童某为主犯,公正判处童某十年刑罚。
回忆当时的案件,张承辉说:“当时,很多熟人过来打招呼,我将法律、情理摆上桌面,讲犯罪事实、工作要求,多方做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
有人问,不怕得罪人吗?张承辉是这样回答:“不怕,当我身披法袍、手举法槌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是一片坦荡的,才能无所畏惧,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一槌只能代表公平与正义,人民法官必须尊重法律事实,依法公正判决,审判好每一个案件。”她的这番话是多么坚定而有力。
多年来,张承辉审理的案件都做到无发回重审、无二审改判、无检察院抗诉,有的案件还被评为全市“精品案件”,她还被评为广西法院“办案标兵”等。
脚下的路还很长,张承辉将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