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唐英隆)近年来,我市严格实施珠江禁渔期制度,打击各种非法捕捞行为,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加强捕捞渔船管理,严控捕捞强度,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辖区内各种非法捕捞作业现象大幅度减少,渔业生产秩序良好。
今年,珠江禁渔时间调整为每年的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禁渔期由原来的2个月增加至4个月。我市提前部署好有关工作,修订完善工作方案,开展好渔政宣传和日常江河巡查,同时提高困难渔民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资金标准,及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近期,我市渔政部门还与肇庆、郁南、封开渔政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两广交界水域执法行动,共查获非法电鱼嫌疑案件10起, 移交司法机关案件2起, 暂扣渔船2艘, 收缴电鱼工具8套。
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陈勇佳介绍,我市近3年来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向西江投放四大家鱼和西江重要经济鱼类苗种近2200多万尾。梧州市四恩寺也联同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企业参与水生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我市已经形成政府组织和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年6月,市农业委员会计划开展增殖放流公众开日活动,邀请市民和各界人士向西江投放350万尾鱼苗。
去年3月,市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订《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渔业种质资源救护、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科技示范等方面开展高层次的合作,为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同时,梧州市渔业种质救护站项目已经落实了初步选址,明确了项目业主,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该项目建成后,将对整个珠江流域渔业种质资源的救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