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为残疾学生带去知识和温暖
——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见闻
2017-05-08 15:59   西江都市报   记者 陈雨燕

    5月6日一早,万秀区夏郢镇周睦村15岁的叶灿荣还在沉睡中,他的母亲已经开始一天的准备:把叶灿荣的儿童手推车准备好,在灶台上做着流质的食物。叶灿荣1岁半那年便被检查出患有脑瘫,难以如常人般生活的他,尽管家离村里的学校不过50米远,但叶灿荣从没踏进过校园。

    与叶灿荣一样,梧州市有一些重度残疾的学生,由于身体或家庭的原因,难以迈出家门到学校上课,只能在家学习生活。为了改善这一群体的学习条件,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送教上门”的活动,全校32名老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分别到学生的家中进行教学活动。

    5月6日上午7时30分,4名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回到安静的校园,准备了课本、作业本、面条和一些糕点。当天,他们要驱车50多公里,到万秀区夏郢镇几名重度残疾的学生家中慰问并开展送教活动。

    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

    “叶灿荣,叶灿荣,我们来了。”上午9时,特教学校4名老师到达了叶灿荣家中。一直以来为叶灿荣送教的是黎宇峰、辛毅、朱晓毅、林德宁4名老师。一到叶灿荣家,他们就熟练地拿出教材,开始教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肢体和衣服的认知,先来看看眼睛是什么,你用来看东西的就是眼睛……”负责叶灿荣教学任务的辛毅,一边为叶灿荣解说眼睛的作用,一边用手触碰他的眼部,让他有所感知。而只有眼部能活动的叶灿荣则不时转动眼球,配合辛毅的教学。普通的孩子可能解说两三遍就能理解一个词汇,而为脑瘫儿童建立认知,一个词语,辛毅需要反复说上十几遍。

    对肢体和衣服的认知教学完毕后,黎宇峰拿出了一本有画面的故事书,配合故事书的画面讲故事,将其中复杂的词汇拎出来讲解。“一开始,灿荣连故事都听不明白,因为他根本不懂词义。”叶灿荣的母亲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现在叶灿荣已经能听懂故事了。而每次听到送教老师在门外喊他名字,他都会发出期待的“呜呜”声。

    夏郢镇胡屋村的18岁少年胡在秋,也期待着送教老师的到来。胡在秋居住在距离梧州市区50多公里远的胡屋村,四肢无力、家住偏远地带的他,一年四季都不怎么出门,几年前买的电视成了他看这个世界的窗口。

    “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与现实世界还是有距离的,胡在秋是个求知欲望很强的学生,别的学生还在认知事物的时候,我们已经给他上语法课了。”负责胡在秋教学任务的朱晓毅说,学校会为每一名需要送教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例如四肢无力、有轻度认识障碍的学生,就会安排一些手工课程,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呼吁爱心人士加入送教的队伍

    16时左右,4名特教老师回到梧州市区,当天的活动,送教的几名老师分别到了夏郢镇的周睦村、上宕村及胡屋村,到3名学生家中开展送教活动。由于部分学生的住处偏远、车辆不能到达,老师们只能拿着物资步行上山。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有32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着自己需要送教的学生,而市内需要送教的学生有35名。还有部分留守的残疾儿童需要得到帮助与关爱,但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成了送教的一个难题。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经常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到不同的学生家中去。林德宁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送教的队伍中来,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温暖。”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雨燕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市文明交通进社区活动举行
“二孩”政策放开加消费群体年轻化 SUV热销
第三十五届青运会昨日闭幕
视频家书越高墙 回头便是满园春
市第三十五届青运会游泳赛四个项目决出名次
农民画家网络卖画 沙滩作画开启绘画之路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