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亮在马山县培训课上与组员们一起制定目标。(图片由李志亮提供)
2014年9月,李志亮通过自学,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顺利进入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从最初的不被学生家长认可,到后来家长们希望李志亮能一直担任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李志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教教师对特教事业的执着情怀,以及对学生真挚的关爱。2016年,他还在首届广西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大赛上,荣获了广西培智语文组教育教学第三名。
每天给学生微笑和拥抱
2014年9月,李志亮在获得教师资格证后,进入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刚上任,李志亮便担任了培智152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又复杂,家长们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是否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大多抱着怀疑的态度。
面对家长的质疑,李志亮没有辩解。两年多来,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孩子们身上。每天上课前,李志亮都会面带笑容向孩子们问好,还和他们握手、拥抱,给他们满满的安全感。渐渐地,孩子们对李志亮有了更多的依赖。
课堂上,李志亮设计有趣的PPT,制作可爱的教具,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很多有趣的知识。下课后,李志亮还会及时与家长们沟通,把每个孩子一天的表现告诉家长,与家长们形成了良好的沟通。
除了工作日,逢年过节,李志亮都会发祝福的信息问候家长和孩子们。对于班里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更是尽心尽力帮助。
不久前,培智152班的学生小栏(化名)因脑积水住院了,小栏家境不好,巨额的医疗费让小栏的父母一筹莫展。李志亮了解情况后,发动学校的老师和班上的其他家长,一起为小栏捐款献爱心,并把捐款送到小栏父母的手中。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相处,李志亮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对于这位年轻的班主任也更信赖了。不少家长还向校长提出申请,希望学校不要更换班主任。
“爱心送教”风雨无阻
“爱心送教”活动是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在这项活动启动时,李志亮就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了。
作为第一批“爱心送教”的老师,李志亮送教对象是万秀区龙湖镇家境贫寒且患有脑瘫的小罗(化名)。尽管交通不便,但李志亮不辞劳苦、风雨无阻地利用休息日到小罗家对他进行康复教学。
小罗今年十岁,因为是个脑瘫儿,腿脚僵硬无法走路,言语表达能力有限,生活全靠爷爷照顾。小罗的爷爷年老体弱,无法带着十岁的孙儿到户外走走,所以小罗几乎终日不见阳光。了解情况后,李志亮认为这会对小罗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他及时向学校汇报了孩子的家庭情况,还为小罗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
在学校的支持下,李志亮帮助小罗配上了轮椅,方便小罗的爷爷对其进行照顾。此外,每次送教到小罗家,李志亮都自掏腰包购买一些文具和水果到他家中。
在李志亮的帮助下,小罗的康复教学进展得很顺利,看着孙子一日一日转好,小罗的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
夫妻共同倾注特教事业
李志亮的新婚妻子也是梧州市特殊学校的一名教师,工作中,他们互相扶持,共同为特殊教育贡献力量。
3月20日,是李志亮与妻子婚后的第三天,按照传统习俗,这天应该是“三朝回门”的日子。然而本应该好好享受愉快婚假的他们,被学校临时安排到南宁市马山县参加一个自治区级的培训班。得知这个培训班对于学校今后开展个别化训练有帮助,夫妻俩便开启了一段特殊的蜜月之旅。简单收拾好行李后,两人便匆匆赶往马山县。
在培训中,李志亮勇挑重担,他作为代表给马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个别化训练评估课。课后,在场的老师都赞赏李志亮过硬的专业技能,佩服他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爱心和耐心。
在培训的过程中,李志亮夫妻俩默契十足,凭着出色的表现,双双在结业典礼上获得了“优秀学员”的光荣称号。“这个‘优秀学员'称号意义非凡,是我们这段特殊蜜月之旅最大的收获,也是最甜蜜的新婚礼物。”李志亮笑着说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志亮用爱心献学生,用真心待家长,用实际行动在特殊教育土地上播撒阳光。
西江都市报记者 万立平
通讯员 黄海峥 陆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