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燕 通讯员 林锦柱 陈革宇)近日,在龙圩区大坡镇胜洲村稻螺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大小不一的田螺遍布水田的各个角落。为抢抓时间完成插秧工作和减轻贫困户劳务支出负担,驻村第一书记谭泽建和村“两委”干部与合作社成员一起,挽起裤脚,走向水田,按照再生水稻种植面积、密度的要求忙碌地插秧。
2017年,市水产畜牧试验场与龙圩区大坡镇井塘田螺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协定在胜洲村建立一个约110亩的稻螺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正在抢插秧苗和投放螺种等各项工作。通过项目争取、示范区的带动,胜洲村越来越多贫困户参与到稻螺混合养殖当中,为该村尽早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谭泽建介绍,插下的一株株绿色秧苗将成为水田里田螺的天然绿色“遮阳伞”。这样的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螺共生、互补的生态种植模式,实现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螺,既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又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达到稻螺双丰收的目的。按照目前每亩稻田放养250斤田螺,亩产达到1500斤以上,每亩产值达9000元以上,在田螺稳产提质的前提下,水稻亩产量可达300斤以上。
据了解,大坡镇井塘田螺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我市首个稻螺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下一步将以示范基地为载体,总结示范经验,在各地稻螺综合种养适宜地区实施一批示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