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李玉莹
一份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把社区的家庭医生和居民联系在一起。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后,就拥有了专属的家庭医生,可以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定制的健康管理服务。从2016年开始,梧州市正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共有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开展这项服务。
家庭医生这个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还有点陌生。眼下,如何让这项服务更好地走进居民家庭,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医生“驻”家方便快捷
不少人认为,家庭医生就像私人医生,在普通家庭是很难实现的。事实上,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而是通过与患者制订契约服务,由专业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根据患者个人需要定制个性化管理服务项目。
今年4月份,63岁的居民梁先生与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梁先生的妻子患有高血压,每天在家为妻子量完血压后,他通过相关手机APP软件将数据上传,随时与家庭医生进行沟通联系。家庭医生会根据他老伴的具体情况,订制健康方案,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签约家庭医生,就是希望家庭医生能够及时关注家中患病老人的病情变化,在饮食习惯、用药方式、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为老人提供长期的、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梁先生说。
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梧州市“互联网+家庭医生”的优秀示范点单位,共组建了六个高质量全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依据服务项目,由全科医生、公卫医师、妇幼医生、社区护士、防护人员、专科医生等组成,服务地区覆盖周边小区。在双向转诊、上下协同方面,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梧州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形成“小病、慢病在社区,大病急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
此外,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相关的技术支持下,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公卫系统、卫生监督协管系统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自动上传与互通。居民通过下载相关手机APP软件,可以即时和家庭医生沟通,医生也可通过该渠道及时了解居民健康信息。
配套建设仍需完善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人群后普通人群”的要求开展服务,重点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以及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服务。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还没普及至普通人群,但是一些年轻的居民群体,对家庭医生也有期待。“就年轻人而言,我们也希望家庭医生可以为自己解决小病小痛,同时制定一些健康计划。”在梧州市内一所中学任教的杨小姐说道。
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还面临一些客观难题。
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方惠表示,目前,梧州市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时间仅有十年,硬件配套设施还需继续完善,而国家基本药物匮乏、人才缺乏,也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而这方面需要有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对于居民来说,家庭医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时也遇到“签而不约,约了不来”的情况,这可能与居民的就医习惯尚未转变有关,而这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方惠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的作用,让居民能享受更便捷、综合、连续、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